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查
查
随便看看
标题
两个瓦尔登湖
栏目
说《读书》
作者
汪跃华
期数
1996年09期
读了九六年第五期程映红的《瓦尔登湖的神话》之后,不知道该为梭罗作些怎样的辩护。我心中的梭罗像易碎的石膏体一样坍塌了。曾见过豪顿密富林公司一九七五年版的《梭罗选集》上作者的照片,那是个冷傲孤远,犹如高寒地带秋日的天空一样深旷的男子,让人油然而生敬意。现在,他不过是一个易感而虚伪的矫揉造作的“该死的混蛋”,一个不负责任的自私又孤独的虚荣的极端个人主义者。
我是在读了徐迟先生翻译的《瓦尔登湖》后成为一个梭罗崇拜者的,由文及人,对陌生的作者内心里探索生活真实的勇气肃然起敬。徐译本那份迂缓独步、从容清冽的文风在心中久不能去。最沁人的印象是寒湖月景下,悬崖般陡峭的杉林怀抱中,小屋里一颗茕然独立的心——远离尘嚣,又时刻关爱着生活现实的一颗莹然的心,……当趁着雪光,从湖舟上看见发青发黑的湖水底下那柄夏天遗落的斧头的木柄在默默地腐烂时,你可以兴起沉思、感慨,也可以在远离瓦尔登湖的某个地方守着洁身自爱的岁月里那份美好的宁静和耐心。
偏偏现在知道了这湖畔有过梭罗那样多的劣迹。瓦尔登湖的神话由于这些不名誉的事情注定要破灭了。程文帮助我们认清了《瓦尔登湖》与它的作者的责任伦理心是不一致的,这一点上,程文也恰恰无意地提醒了我们:神话的破灭并不影响《瓦尔登湖》对人生清醒的反思。梭罗在《瓦》中说了,“我来到这片树林是因为想过一种省察的生活,去面对人生最本质的问题。”这个出发点永远具有启蒙性的价值。
在意志薄弱的现代读者之间,总容易患一个先验性的错误,即带着偶然崇拜的眼光看待他们喜爱的作家。这是现代生活里的一种需要,人们在日复一日的生存挣扎里,终于要渐渐遗忘了如何表达自己生活这个问题,在这个时候,理想是不可或缺的,神话即意味着世界理想的某种精神指向。当我们用理想世界的目光来看待梭罗对自我在瓦尔登湖畔的生活经验的诗意描述,看待他在现实的生存矛盾与对未来的幻想中进行的乌托邦性质的历史记事时,我想,无论如何,在瓦尔登湖的神话破灭之后,我们仍会有一份无法褫夺的生存自慰的理由的。
两个瓦尔登湖
姑作推论
批评或有之隔
增田涉的印象
怀敬容
让我们一起去Hong Kong
“一切障碍都在粉碎我”
苏词“捋青捣
软饥肠”句正解
一叶知春
古典竞技 :战争与和平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