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查
查
随便看看
标题
《古汉语修辞学资料汇编》
栏目
品书录
作者
孙传钊
期数
1983年06期
这本资料汇编从编写到出版经历了二十余年,其中几经周折的过程,周定一先生在后记中谈到了。这本四十余万字的《资料汇编》的诞生,为我国古代修辞学和修辞学史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清晰的线索,是汉语修辞学史研究的新收获。
《资料汇编》根据时代、作者先后划分成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金元、明、清八编,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三编不分体裁,唐分论文、论诗两部分,宋分论文、论诗、论词三部分,明清各分论文、论诗、论词、论曲四部分。上溯二千五百年余,下涉晚清末年,可谓浩瀚!可见编者的查书、缮录、校勘、标点、编排等工作的艰巨和繁重。
这本《资料汇编》的编选有其长处。
搞专题史的资料汇编工作的难处之一,是确定资料的选择标准。由于中国传统的修辞学不同于西方古代的修辞学,西方古代的修辞出自辩论之术,而中国古代修辞源于文章之术,古汉语的修辞学和文学理论、文章作法夹杂在一起,甚至还和哲学、伦理学、历史的经典夹杂在一起。所以,面对浩如烟海的古籍,如何确立选择资料的标准呢?当前修辞学界对于修辞和修辞学的定义的本身尚有争论,未臻统一。《资料汇编》的编者根据各家之说,“采用比较广泛的涵义,认为修辞学资料的内容,应该包括五个方面:(1)修辞的一般理论;(2)修辞的手法;(3)有关风格的理论和描写;(4)因文体不同而牵涉到的修辞问题;(5)修辞批评。”编者取这种选择标准是可取的,对修辞和修辞学定义有争论的,不论哪一家,都不会提出异议。一本资料汇编,作为工具书,确实应对各家意见都加以考虑、顾及,工具书才会发挥最大的效益。
另外,资料按时代、作者先后来编排,也是妥当的。搞修辞学史的研究就有一条清晰的线索,和文学批评史的脉络也一致了,这样,作为研究修辞学史的工具书来说,为使用者提供了方便。编写者放弃按专题编次的计划是正确的,除了编写者考虑到修辞问题的专题不易确定、资料按专题编次会限制使用价值、资料按专题编次会支离破碎之外,要搞某一专题研究的话,若局限于本专题的资料,资料就会显得不够了。
笔者认为编写尚有可改进之处:
比如刘勰的《文心雕龙》、魏庆之的《诗人玉屑》、谢枋得的《文章轨范》等修辞学史上的重要著作,编者因嫌它们分量大,未选入资料汇编中。虽在书末附录的“史籍记载的修辞书目”中收入,但是影响了正文各卷目录的系统性。笔者认为,这类有代表性的修辞学名著,若限于篇幅不能收入的话,可以编入正文各卷目录中作为存目,那么正文各卷的目录也就更有系统,脉络、线索更清晰了,也方便了读者。
还有,有的重要的资料遗漏了,如明徐元太编的《喻林》没有收入,不能不说是一疏忽。
(《古汉语修辞学资料汇编》,郑奠、谭全基编,商务印书馆一九八○年七月第一版,2.50元)
《古汉语修辞学资料汇编》
对一个熟悉的陌生人的问候
哲学史和思想史怎样分家?
宗教史与教科书
魔术师的“咒语”
上海,作为香港的“她者”
真话难讲
从苏格拉底之死看希腊法的悲剧
第三种文学?
比较文学的国际盛会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