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查
查
随便看看
标题
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
栏目
品书录
作者
王瑛
期数
1997年02期
十四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发现了一封神秘的信,信中只有两个问题;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就这样,在某个神秘导师的指引下,少女索菲开始了她的哲学思考历程……
这是一本普及哲学史的小说。作者说,因为目前书店里充斥着各种“新时代的垃圾”,他身为一个高中哲学教师却找不到适当的哲学书给十四岁以上的青少年读,因此,他就起意写一本用故事的形式来讲述各种哲学知识的哲学通俗读物。
近来,国内也有不少人致力于哲学普及,最流行的是用绘画来形象地表现哲学。但笔者觉得比起文学形式来,绘画更加“损害了哲学理性的逻辑和思想的丰富性”。
《苏菲的世界》所以畅销,在于它把最不可能通俗化的学术通俗化了。通俗化的写作,不仅使大众获得了知识和思考方式,维持了文化生产和消费的平衡,同时也可在这一领域检测专业从事者的话语系统是否已经定型化。
将深邃之思通俗化,其间涉及语言与思维的问题。语言与思维不可转换,但可摹拟。《苏菲的世界》便是一部典型的摹拟之作。哲学的叙述,文学的叙述,甚或不分形影,互为含纳,互有辐射,两种旋律一齐响起。《苏菲的世界》在叙述方式上确是别具一格的。作者在书中巧妙地安排了两条平行的叙述线索:一条线索是由一连串哲学问题组成的,如“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你相信命运吗”、“是什么力量影响历史的走向”、“鸡与鸡蛋的观念何者先有”等等。这些问题不仅吸引苏菲去思考,也吸引读者去思考;另一条线索则是由苏菲和他人的关系及活动编织起来的。
苏格拉底以为每个人只要运用自身的常识,都可以了解哲学的真理,这是“苏菲的世界”的基点。
把通俗小说的模式成功地引入一本哲学著作,是《苏菲的世界》的另一大特色。所谓“可以躺在床上读的哲学”,正是要祛除不可容忍的两大毛病:枯燥和平庸。单一的线式叙述,纯粹的抽象思辨,再加上模棱两可的评价,很容易把一般的读者弄得恹恹欲睡。过分的通俗化显然又会由于完全偏离原义而贻笑方家。普及读物之难写,恰在于此。《苏菲的世界》很小心地没有触碰“哲学史讲稿”本身,却给它加上了一个“侦探+童话”的套子,而且这个套子并不只是为了取悦中学生那么简单,它融入了相当多的现代意念和新的文学手法,文笔亲切,饶有趣味,读来清新可喜。从这一点来说,《苏菲的世界》已远远超越了《爱丽丝漫游奇境》。
(《苏菲的世界》,乔斯坦·贾德著,萧宝森译,中国青年出版社一九九六年一月版,26.80元)
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
集思
美国土著语言法案
非易著事诚宜慎
永远的雷雨
史蒂薇·史密斯的三部曲
《义利辨》的译者是李季
境内境外的思想
古代东方智慧的光辉
文化多样性裕固族文化研究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