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人类世界和人间奇迹
栏目大书小识之十一
作者郁之
期数1993年04期
  《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最后文本所作的修改,有一些是实质性的,有一些是文字的修饰。即使是文字的修饰,有的也包含缜密的思考,甚至哲学的蕴涵。
  比如说,原文中有一句话:“对于人民,这个世界和历史的创造者,为什么不应该歌颂呢?”后来改为“对于人民,这个人类世界历史的创造者,为什么不应该歌颂呢?”这好象只是文字的修饰,但是,从哲学上思考一下,这个修改确有必要。试想,人类难道能够创造人类存在以前的世界吗?人类只能创造人类世界和人类历史。
  许多人都记得,建国初期进行历史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有两个流行的提法,都是哲学上推敲不够缜密的。一个是“猴子变人”。其实,猴子是变不了人的。在进化史上,是由古猿演变为人类。一个就是“劳动创造世界”。人类的劳动是创造不了人类以前的和还处在人类影响力以外的自然界的。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劳动创造人类世界,劳动创造人类本身。
  在人类存在以前自然界存在吗?这是唯物主义者反驳主观唯心主义者最有力的质问。人民创造世界,劳动创造世界,这些提法,用意都是好的,意在强调人民和劳动的作用,然而,在这个质问面前过细一想,就会明白,这样的强调法,超过了界限,失去了分寸。
  许多人还记得,建国初期流行一首歌,原来叫“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后来改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一改,如同把“劳动创造世界”改为“劳动创造人类世界”一样,改得合乎分寸了。
  “没有国民党,就没有中国”,这原是国民党提出的口号。同这个口号针锋相对,延安《解放日报》发表一篇社论,题目就叫“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那首歌就是从这儿来的。但是,无论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在这两党存在以前,中国早就存在几千年了。如果国民党可以说“没有国民党,就没有中华民国”,那么,中华民国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而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确是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的,所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才是科学的历史结论。
  近来有人写回忆文章,说是毛泽东听到孩子们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以为不妥,叫人改过来。不知可靠不可靠。不过,建国初期我到中央宣传部工作,就听人说过原歌词为何不妥,为何要改,如何改的,作为宣传工作要讲科学性的事例。可见,改这首歌词,的确来自至少经过领导方面。
  毛泽东在六评白皮书《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中说:“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这里也是强调人的创造伟力,强调得有气派又有分寸。因为讲的是人间奇迹,而不是不带“人间”这个限定语的“奇迹”,即超人间的神造的奇迹。创造人类世界,创造人间奇迹,这是人可以做到的。
  这几年哲学界讨论“主体性”,“实践唯物主义”,强调主体和实践,讲了很多有道理的意见。比如说,强调进入人类历史领域就应该讲实践本体,而不应该只讲客观物质本体的意见,我以为是有相当道理的。又比如说,强调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是以人类的实践为基础的,强调自然界在人类实践活动中受到改造而形成“人工的自然”,因而在这些领域也不能只讲客观物质本体,必须强调实践的作用,这个意见,我认为也是有相当道理的。当然,这些领域,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改造,已经属于人类历史领域了。但是,有一种意见,我难以理解。在这种意见看来,不但在人类历史领域要讲实践本体,在自然领域也要讲实践本体,不能讲物质本体。好像一讲物质本体就是机械唯物主义。的确,克服机械唯物主义,强调人的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起点。但是,克服机械唯物主义,并不是抛弃唯物主义。这就又回到“在人类存在以前自然界是否存在”这个经典问题。持自然界也要讲实践本体而不能讲物质本体这种意见的同志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那是自然科学问题,不是哲学问题。好一个不是哲学问题。无视或违背自然科学的基本成果(在人类存在以前自然界早就存在)的哲学,能是一种什么样的哲学呢?
  人,人类,人民,劳动,实践,能够创造人类世界、人类历史、人间奇迹,这是真理。真理越过界限,拒绝承认在人类存在以前自然界早已存在的事实,便成为荒谬。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