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阿尔勃·曼求尔《黑水》
栏目海外书讯
作者叶子
期数1985年04期
  这一本近千页的西方《聊斋志异》,据编者对《黑水》二字的注释,即所谓“寓不可能于可能之中”,原意出自华莱士·斯蒂芬(美国诗人,一八七九——一九五五)在其诗篇中的一句“黑水冲决了现实的堤岸”。按照这一定义,编者阿尔勃·曼求尔在博览古今文学名著中的志怪故事和小说后,集成一部洋洋大观的奇书。从当代女作家辛茜娅·奥齐克的《异教法师》起至恐怖文学大师爱伦·坡的《佛迪摩奇案》,可说是应有尽有,无一或失。
  编者曼求尔曾与人合编出版过一部虚构地名字典,又经过多年的搜求,并分析研究,精选世界各国不见经传的志怪文学作品七十二篇,出版了《黑水》一书;千百万的传奇故事,犹如五彩缤纷的金线牵动着宇宙内外各式各样的想象中的事物,而这些事物又来自现实世界;这就有无数难以理解和解释的现象有必要依靠所谓志怪文学来补足这一缺陷。优秀的志怪文学据说还能对那些超乎梦境,患无名恐惧和欢欣逾常的精神病者起到医药所不能发挥的作用。
  志怪小说多半来自民间,五花八门,各有千秋,但据编者多年研读,概括出几大类型和有关主题如下:
  仙界天时类,即古人所说的仙凡路隔,相差千年。最好的例子,莫过于《李伯大梦》。
  神出鬼没类,以幽灵作祟为主,如莎翁的《皇子复仇记》中哈姆雷特的事迹,也有但丁诗篇中的生死恋。
  梦魇类,如英国早期文学中凯德蒙(Caedmon)的梦里故事,可以成为现实生活中的一部分;或如罗马暴君恺撒之妻因梦见其夫犯罪而遭离休,或如《镜子背面》中红色皇帝的梦诉述的梦魇的实质。
  虚幻事物类(或变形记述),如卡夫卡《变形记》中人变动物;希腊神话《奥德赛》中的人变猪,及西塞女巫的法术,青蛙王子,以及中国许多鬼怪故事中狐狸精等。
  生死相贯类,如拟态生物,貌似毫不相干的事物,却表现了内在的联系;某处孤立发生的现象,有时竟应验到另一处灾祸的降临。如莎翁剧中国王邓肯被暗杀时,夏洛蒂夫人的镜子无端破碎。
  鬼使神差类,即不属宗教范围的神秘故事,往往与仙界天日或变态生物的情节相交错。
  《黑水》集中收入的七十二篇故事,均属上述类型而又各有特点,难以明确分类,据编者自述,该书编排既不按地区分类,亦不以作家身分及发表先后为序。只有始终如一读毕此书的读者,才会发现名作佳构,的确繁多,而又一篇胜如一篇,内容构思一桩奇于一桩。全书以魔幻小说著称的阿根廷作家开始,又以读者熟悉的奇案高手欧·亨利作结。正如作者所说人间奇迹美谈太多,无法一一收入眼底,他以惋惜万分的心情选了一篇欧·亨利死前未能完成的半篇小说结尾,意在让读者自行完成读全书后的遐想。
  全书的开篇为阿根廷作家裘里斯·考达查尔(一九一四——一九八四)生前深受美国玄怪小说大师爱伦·坡的影响,曾把爱伦·坡的作品全部译为西班牙文。他在世界大战时曾流亡巴黎多年,诺贝尔文学奖金获得者智利诗人聂鲁达临终时说道,“谁要是没有读过考达查尔的作品,必将抱恨终天……不读他书的人,将患莫名的隐疾,性情日益压抑忧郁,至少也会毛发根根脱落。”此次入选的短篇小说是考达查尔尚未流亡巴黎前,在阿根廷写的处女作,名为《被占的屋子》,发表时曾附有地图以示其真实性,并向全世界宣告:远在天边的阿根廷,是个富有想象力和生机勃勃的国土!
  编者从英语世界中选取的名人名作十分丰富。当今堪称奇案写作的先驱者英国狄更斯《信号手》,毛姆的《蒙德拉斯勋爵》,王尔德的《渔夫和他的灵魂》,科幻小说家H.G.威尔斯《墙上的门》,格雷厄姆·格林的《道外幽径》。J.B.泼利斯特莱《灰色的人》是他唯一写志怪的作品,述一多年的冻尸,一旦解冻后的故事。虽然有人说他的构思略与莫泊桑的《霍拉》相似,但出于蓝而胜于蓝,其描述手法,更令人观止。
  特别受读者喜爱的有中国无名氏所写的一篇,在法国流传甚广,由编者亲自从法文译成英文,并加注释的。据说此故事发生于唐代(纪元六一八——九○七年间),内容为二友一生一死,共同除奸,为百姓雪冤。编者认为这种构思有别于西方鬼神故事,不以凶恶取胜而突出善良的人性,并且人鬼相处一如生时,冤鬼与百姓同受贪官污吏的迫害。此外又从法国和其他西欧国家的鬼神故事中,译了大量优秀之作。
  纳布考夫的《博物馆之行》是作者自从沙俄迁居美国后自己译成英语的短文,述者原以为在参观沙俄时的博物馆,不意中途发现某标签的字尾缺一子音,始恍然于时代的变换,自身已不在沙俄,因文字早经苏联改革,前后经过不啻黄粱一梦。法斯特是位比较严肃的历史小说家,很少注意他善写志怪故事的才能,他的《大蚂蚁》选自他的《时间迷》专集。作者自述,用悦人的形式来讲述人生哲学,比任何其他文学创作更能深入人心。前辈作家霍桑的《美国札记》于死后摘要出版,读者大为惊奇其生前未执笔成书的丰富思想,连爱伦·坡读了以后也采取其中一则作为他的志怪故事《独脚戏的青蛙》的提纲。一九三二年该札记全部公之于世,足供同好者以新构思的启发。
  最后一篇为欧·亨利临终前未及完成的佳作《梦》,后于一九一○年由《四海》杂志编者按其生前所写提纲代笔续成。他晚年时曾冥想一篇超过前人的奇案故事,仍以牢房为背景,主角缪莱被误告杀妻之罪,就刑之日,他视死如归,与牢友下棋对话,与平时毫无二致。上午八时他被送上电椅,欧·亨利写道,“此时缪莱对自身的镇定自若和毫无恐惧也感到奇怪,在电刑室内约有二十余人,如狱卒,警官,新闻记者及瞧热闹之人……”至此,欧·亨利突然搁笔为死神召去。他原拟试作一部连续的系列小说:“我要向读者显示一种新型的写法——不必依赖俗话俚语,而能表达极度戏剧性的情节,也就是我所认为的真正故事写作法。”从他留下的提纲中可以看到欧·亨利准备使主角上电椅时突然抽搐,自我感觉十分迷惑、惊异和昏晕——整个死刑室包括全体旁观的人,都变成为虚幻的场景。同时在脑里闪过一念,即:一切都是误解!自问为什么要被捆绑在电椅上?自己究竟干了什么事?犯了什么罪?就在这瞬间他入梦了,梦见身回阳光明媚的故居小村,花鸟依然,爱妻和小儿辈在门前迎他归去。眼前的一切孰真孰虚,看来冤案和被诬,受审和判刑,执法上电椅倒是一场噩梦。于是他趋前拥抱娇妻爱儿,幸福之情油然而生。这是梦吗?刹时室内响起一声电铃,致命的电流通过了他的全身——缪莱做错了梦!
  (Black Water:The Book of Fan-tastic Literature,ed.,by Alberto Manguel Clar rson N.Porter,)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