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查
查
随便看看
标题
西莫尔·佐克等《美国的重新工业化》
栏目
海外书讯
作者
紫蓼
期数
1984年10期
一九八○年美国总统竞选中,里根向听众们提出一个问题:美国人八○年的生活比七六年好些了吗?回答是一片嘘声。于是,里根提出以削减政府开支促使美国的经济重振霸主地位的方针,而这一方针是他击败卡特、登上总统宝座的比较有力的王牌之一。里根的政策究竟是否行得通,众说不一;但有一点是大部分美国人都承认的:美国的经济已大幅度衰退,需要想一个新的办法。
于是,一场辩论在美国展开了。辨论分为两派,一派认为美国应该舍弃旧的传统工业——“夕阳工业”,把它转让给第三世界,自己大力发展新兴的电子工业,从而在新技术上一举领先。另一派却认为,这样做并不合算,应该以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重新工业化”,为“夕阳工业”注入新的血液,使它再抖昔日之威。
《美国的重新工业化》一书正是产生于这一辩论中。它原是一九八○年美国《商业周刊》上的一篇报道,发表后立即引起很大反响,荣获美国“国家杂志奖”等三大奖。根据读者要求,该杂志的六名编辑在原报告基础上,充实了最新的资料和内容,写成了这本书。它赞同用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的观点,论述了三个问题:美国失去经济领先地位的原因,创造增长的条件,重新工业化的蓝图。
作者把经济衰退的表现归纳为五个方面。首先是人民生活水平的下降。二次大战后三十年中,美国人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高于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经济增长达到空前的地步。但是现在已事过境迁。生产力不断下降,通货膨胀,能源短缺,美国消费者每年要掏八十亿美元给石油输出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比重下降,以一九六二年和一九八0年相比,汽车从百分之二十二点六下降到百分之十一点四,飞机从百分之七十点九下降到百分之五十二点二,纺织皮革机械从百分之十五点五下降到百分之七,农用机械从百分之四十点二下降到百分之二十四点九。生产力的下降导致萧条和失业,导致技术革新的窒息。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统计,五十年代世界主要技术革新中美国占百分之八十二,而六十年代就下降为百分之五十五。
其次是政府压抑了增长。税收制度限制了储蓄和投资,限制了技术革新。政府在环境、安全、医疗、就业、能源效率以及其它很多地方的大量投资,釜底抽薪,使工业发展缺乏必要的资金。一些政府的规定也与工业发展相冲突,如环境保护部门要求清洁空气,而能源部门则推行不烧油直接烧煤做动力的方针。国家公路交通安全部门要求汽车上加有金属防护设备而交通部门则坚持汽车要减轻重量以便节油。此外,增加政府开支的政策导致花费大于税收,出现了大量赤字;能源不足致使资金外流;如此等等,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此外,通货膨胀引起储蓄不足,从而影响投资;企业家为了追求“见效快”,忽视基本建设,致使设备老化,缺乏了迈进的基础;劳资之间的矛盾不断深化。所有这些统统导致了美国经济每况愈下,无怪乎许多学者呼吁,美国如果不革命,就如同陷入泥潭。
要使经济好转,必须有良好的条件。作者认为,条件有三。首先是创造一个崭新的社会合谐,所有社会集团都了解在重振经济道路上的共同利益,摈弃旧隙;经营的好坏必须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标准;国家政府要为经济增长服务,不适应的要改变,不然新的萧条就不可避免。其次要建立新的劳资关系。最后要把未来的发展列入经济决策之中。
作者又指出,要想使美国重新工业化,在成熟的条件下,必须采用现代技术。微电子技术是世界目前发展最快的工业,一小片集成电路便足以使一家小公司和大公司较量一下。如果在从企业管理到政策制定一系列工作中都采用电脑为工具,其效率和准确度会是空前的。目前已有电脑辅助制定计划和电脑辅助管理,不仅能很快根据情况变化做出新的计划,而且能随时检验计划的质量,算出最低的费用。微电子技术的革命产生了由电脑控制的机器人,美国的许多企业已经采用。这一新技术会使传统工业的效率大为提高,从而提高生产力和竞争力,在合适的条件下,使美国的传统工业面目一新,一反过去的萧条局面,再一次以工业巨人的形象立于世界。
这本书初版后,许多人当真相信,只要如此办理,美国便会有一飞跃。其实,只要资本主义制度不改变,美国现存的各种弊病就无法消除,依靠新的技术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seymour Zucker,etc.:TheReindustrialization of America,McGraw-Hill,New York,1982)
西莫尔·佐克等《美国的重新工业化》
抽象画:语言上的新阐述
《夏衍杂文随笔集》后记
也谈政治问题的讨论
忧思难忘说沈老
从开放社会到全球资本主义危机
我和保尔
中国道路的连续与断裂及其他
亚美尼亚人的灵魂
逆耳之声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