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查
查
随便看看
标题
也谈政治问题的讨论
作者
徐康
期数
1980年02期
有人说,要把政治问题同学术问题分开,学术问题是可以自由讨论的,政治问题嘛,就难说了。是这样么?我看不见得。
这里第一个问题,是政治问题同学术问题能不能分开?
曾经有两种意见。一种说能分开,一种说不能分开。
说能分开的同志认为,政治问题同学术问题有密切联系,可以互相转化,每一个学术问题都直接间接、或多或少地为政治服务,同一个问题可以从学术角度看,也可以从政治角度看,但尽管如此,某一个问题,在特定条件下,究竟是学术问题还是政治问题,是能够分清楚的。例如吴晗同志的剧本《海瑞罢官》,应当怎样评价,是个学术问题,四人帮硬是把它说成是个政治问题,对吴晗同志进行陷害。又如,对历史上的革命运动如何评价,是个学术问题,对文化大革命如何评价,是个政治问题;对李大钊如何评价,是个学术问题,对毛主席如何评价,是个政治问题,如此等等。总之,政治问题也者,无非是与现实政治中最尖锐的斗争直接有关的问题;此外都可以叫做学术问题。
说不能分开的同志认为,自然科学中的问题,固然也有从学术角度看还是从政治角度看的区别,但划分政治问题同学术问题的必要性主要是在社会科学的领域内提出的。每一项政策、措施或评价都应当有科学基础,不能依着某种政治需要而随意转移,所以任何一个问题都是学术问题。但如果从政治角度看,则直接间接、或多或少地又是个政治问题。例如《海瑞罢官》,政治上并无错误,四人帮却故意歪曲,栽赃诬陷。至于如文化大革命怎样评价,毛主席怎样评价,固然是个政治问题,但首先也是个学术问题,否则将难正确解决。
在我看来,以上两说都有道理,却又都有欠缺。欠缺之一:现在的关键是政治问题能不能讨论,是否必须讨论,而不在于政治问题同学术问题能不能分开。能分开也好,不能分开也好,某个问题作为政治问题是否可以讨论,这才是个焦点。欠缺之二:双方所说划分,都绝对化了。如果不是那么绝对化,我们就得承认,有些问题,从政治的角度看来,是和其他问题不一样的,应当特殊对待。
第二个问题:以政治问题而言,如果加以讨论,是否都只能表现为敌我矛盾?换句话说,在某个政治问题上,是否只有一方是“我”,而另一方就只能是敌,而不可能双方都是“我”,或一方是“我”,另一方是友,即争论的意见只是人民内部矛盾?
这个问题是很明白的。既然存在着阶级敌人,在政治问题上出现敌方的言论当然是可能的;但在我们当前的社会里,绝大多数的情况下,不同的意见都只是人民内部矛盾。林彪、四人帮时期那种故意混淆两类矛盾,颠倒黑白的做法,早已应当坚决摒弃了。要知道有许多人是不懂得马克思主义,不理解党的政策、措施,甚至有抵触、反感,而并不是敌人。只有通过讨论,才能打消这些人的抵触、反感,才能变得比较理解党的政策、措施。就是自以为懂得马克思主义的人,自以为理解党的政策、措施的人,就一定真正懂得或理解了么?也还不一定。而且,党的政策、措施,是否真正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是否没有改善、发展的余地,不是也要在实践中加以检验么?而讨论正是有助于这种检验的。决不可一听到不同的意见,就怀疑他是什么样的人,甚至怀疑他是否敌方的代理人,等等。
当然,讨论和执行(实行)是两码事。在讨论一个政治问题时,可以发表各种不同的意见,在执行中却必须服从组织纪律。不同意见可以保留,组织的决定却必须执行。
第三个问题,也是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政治问题到底能不能讨论,或者说,一个问题,作为政治问题,能够冒着造成思想混乱、妨害安定团结等等的风险而展开讨论么?
现在反对讨论政治问题的同志,最耽心的一条是造成思想混乱。比如说,什么主义能够救中国?是社会主义呢还是别的什么主义?这是个大问题,既是学术问题,又是政治问题。不要以为我们的宪法上已经作了规定,我们走上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已经三十年了,这个问题便已经完全解决了。事实不是这样。相当大的一部分人,其中包括一部分青年,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或者是漠不关心,或者是对社会主义很怀疑,或者是并不全信社会主义,甚至我们的有些干部也觉得资本主义很有吸引力。如果让大家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可以够得上一个乱字了吧。其实没有说出来也已经乱着了,并不是提出了这个问题才乱的。思想混乱早已是个事实,不是讨论了才开始乱的。说要讨论这个问题,正是希望从这种混乱状态中求得正确的解决,正是为了“拨乱反正”。又如关于文化大革命的评价,现在虽然还没有作出正式的总结,但在叶剑英同志的国庆讲话中已有了初步的基本估价。对于这个初步的基本估价,有些人未必同意,也可以说还是有那么一点乱吧。如果让他们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经过讨论,多少会有些改变。这是讨论会制造思想混乱呢?还是经过讨论来克服思想混乱呢?不是很明白的么?
人们还耽心妨害安定团结。的确,有些问题,如果随便公开讨论,是能够影响安定团结的,这种影响甚至可能很严重。但这种问题是极少数的,属于上面所说要特殊对待的问题。绝大多数的政治问题不是这样的。安定团结要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思想做基础,否则是不可能的,或者是不巩固的。共同语言、共同思想的取得,应当说,除了展开讨论以外,没有其他可靠的途径。
如果政治问题不能讨论,实际上必然取消言论自由,必然取消社会主义民主。诚如张显扬、王贵秀同志在本刊1979年第九期所说,“把言论自由限制在学术问题的范围内,而不能涉及政治问题,那就等于剥夺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政治、参与国家大事的权利,同时也就等于认为政治只是少数人的事情。但是,马克思主义早就告诉我们,只有少数人可以过问的政治,决不是无产阶级政治”。
因此,不仅学术问题都能够讨论、必须讨论,就是绝大多数的政治问题也是能够讨论和必须讨论的。
第四个问题,是什么样的政治问题,才算需要特殊对待的问题,不宜于随便公开讨论,以及应当怎样特殊对待它。
在我看来,这种政治问题是极少数的。它当然是关系到整个政治现实的,也是比较复杂的,可能会有重大争论的。如果公开展开这种争论,以致严重影响安定团结、干扰四个现代化的大局,倒不如暂时不去公开争论,总有一天“水到渠成”、“瓜熟蒂落”,那时再来正式解决这个问题。
这是从效果上看,选择适当时机的问题,并不是划为禁区,绝对不能讨论了。
事实上,这样的问题,当政的人是不能没有看法的。如果没有看法,政策、措施怎能定下来?从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上,就可以看出当政者的初步的基本估价了。
还有一些政治问题,涉及到对外关系或国内的民族团结关系,就必须特别慎重,乃至不宜于公开讨论,以免对大局不利。
以上所说需要特殊对待的某些政治问题,虽然不要随便公开讨论,但也不是禁止在内部提意见,禁止在内部交谈甚至进行讨论。思想是无法禁止的,言论的自由只应当予以保障而不是横加干涉。
也谈政治问题的讨论
忧思难忘说沈老
从开放社会到全球资本主义危机
我和保尔
中国道路的连续与断裂及其他
亚美尼亚人的灵魂
逆耳之声
精神与肉体
施拉姆《男人、女人、信息和媒介》
列宁《哲学笔记》新版介绍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