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查
查
随便看看
标题
《隋唐佛教》
栏目
书评文摘
作者
王
期数
1982年11期
隋唐时期是中国佛教发展的鼎盛时期,中国佛教各宗派大都形成于此,因此,研究隋唐佛教对中国佛教史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近出郭朋《隋唐佛教》一书,是我国第一部运用马列主义观点研究这一时期佛教的学术专著。
《中国社会科学》一九八二年第五期为此发表廖自立题为《把神学问题化为世俗的问题》的书评。书评赞扬这本书既不是信仰主义地赞美佛教,又不是就宗教解释宗教,也不是不加分析地摒弃宗教,而是力图把“神学的问题化为世俗的问题”,“用历史说明迷信”。作者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深入分析佛教的兴盛是如何与统治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密切相关,从而较深刻地揭示了佛教的本质,展示出佛教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性。
书评认为,这本书的理论分析具有相当的广度和深度,书中既有对具体宗派典型思想观点的深刻剖析,又有对宗派源流世系的简要考察以及宗派的比较,在体例上,在具体分析和结论上,都有独到之处。本书还包含了丰富的资料,其中绝大部分是第一手资料,作者对于资料的运用也比较纯熟,在引用时经过谨严的选择和安排。
对于本书的不足,书评认为,一是文字的通俗方面还有些欠缺,有些经文应加注释,特别是对唯识宗这样本来就比较难懂的宗派。再是有些地方还使人有言犹未尽之感。如禅宗一节,作者对《坛经》的几个版本比勘辨伪,指出法海本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六祖慧能的思想,原出的本子都是“伪本”;但法海本之后的几次窜改,也在一定程度上从一定角度反映了禅宗的发展演变,如果作者稍加笔墨,就可以使对这一问题的分析增色许多。
《隋唐佛教》
美国法庭要不要尊重别国的法律
诗歌园的开垦者
花剌子模信使问题
关于花剌子模现象
话说李嬷嬷
何不食肉糜在西方
隐喻的漫水湾
思考的习惯
吸取过去的教训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