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法治是依良法治理
栏目读书平台
作者徐建新
期数2002年06期
  看了今年《读书》第三期熊秉元的《简单的道理、艰辛的历程》,对法治和人治的区别,有一点不同看法。
  西方的法治“循法处理(rule of law)”和东方的人治“依法治理(rule by law)”的区别并非是熊秉元所说的:依法而治,是由操作司法的人来解释法律,本质上还是人治。
  英美两国都是由法官——操作司法的来解释法律,判例将被仿效,美国最高法院的法官有宪法解释权,并且能够以违宪的理由将国会的立法取消,但谁都知道,英美都是法治社会。
  法治和人治的区别不在是否由操作司法的人来解释法律,而在于是否在执行普遍的公正的规则,不因人而异,即有良法,并且有强制执行良法的“司法独立,分权制衡”、直接选举等制度、法律和政党之间的竞争等等。良法,即保护人民的财产权利和其他权利的法律;从这个意义上,本人赞同(记忆里是)张东荪说的:中国没有法律,只有刑律。因此,古代中国不可能出现真正的法治,只有人治。
  因此,本人很不赞同一些人对中国古代时儒家主张并且实施的依“五经”判案的批评,认为这是恶劣的人治。依据儒家经典和个人的理解来判案,依据的是儒家学说和原理,不是依据法律,看起来不合法治要求,但实质上,依“五经”判案,比起依纯粹的刑律而判案,更加公平。“法治”最盛的秦朝,二世而亡,说明了古代中国的“法治”不过是“刑治”而已。“刑治”不如“德治”,取决于执法者个人的“德治”不如真正的法治。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