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权力往往导致腐败”
栏目读书平台
作者冯世则
期数2001年10期
  英人阿克顿(一八三四——一九○二)名言:“Power tends to corrupt;absolute power corrupts absolutely.”李泽厚先生在《读书》二○○一年六期指出,这话的后一半不可译为“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而应作“绝对权力绝对导致腐败”,纠正了一处常见的误译。
  本文续貂,补充一句:“此言的前一半作“权力导致腐败”,恐也不尽妥当——脱漏了“tends”一词。如把这个词的意思补进去,则译文应为“权力往往导致腐败”。
  从汉语的修辞角度看,这样一来,前一半的“往往导致腐败”就与后一半的“绝对导致腐败”相映衬而相得益彰。在翻译这恐怕要算一种“偶得”;何以能够偶得?看来似因汉语自有其便利之处。
  阿克顿为什么不说“Power corrupts”而说“Power tends to corrupt”?我猜那意思是权力未必一定导致腐败。权力的确具有常常导致腐败的特色;古今中外,掌握权力的人多矣,因此而腐败者亦多矣。在中国,贪官污吏从来史不绝书乃至罄竹难书,无烦举例。但清官也是有的,虽然甚少。这也不必举例了罢。在外国,阿克顿本人也许就可以作为一个现成的例子?他有过一连串显赫的头衔:英国下院议员、男爵、维多利亚女王的宫廷侍从、剑桥大学近代史钦定讲座教授等等,应当是有些权力的。以这样的身份来提醒人们对权力采取警惕疑惧的态度,防范它腐蚀掌权者、使之异化而与民为敌、贻患家国,已经是目光如炬;他对绝对的权力那种毫无保留的否定则尤其难得。《不列颠百科全书》称他“近代第一位反对罪恶国家(不论是独裁的、民主的或社会主义的)的伟大哲学家”,看来是有些根据的。
  腐败者而外,人无不对腐败深恶痛绝。如果“权力导致腐败”而不是“往往导致腐败”,势必主张谁也不许有权,弄到“那就什么事情也做不成了”的地步——社会总是需要政府、需要国家来保障秩序、组织生产的,这就不能不把权力授予某些人。阿克顿之所以用“tends”来限制“to corrupt”,兴许还包括这一层意思?
  对这句话《不列颠百科全书》有翻译:“权力会产生腐败;绝对的权力,绝对地腐败。”前一半用“会”翻译“tends”,意思有了而力量恐嫌不足;后一半谓“绝对地腐败”,把“腐败”当形容词或动词用了,而前一半是作名词用的,因而小有缺欠。
  一九九七年十一月我写《绝对的权力,绝对腐蚀》一文(十二月十日《中国经济时报》发表,文题改为“阿克顿勋爵其人其言”;也就是曾因其中一言——“科学我以为我们倒一直是有的,包括传统时期在内,虽然不如西方发达”——受到批评的那篇)时,曾在《牛津简明引用语词典》中查到这句话,它出自阿克顿一八八七年四月致克赖顿主教的信,下面紧接着还有一句话可谓语出惊人,愿在此再次完整地引它一遍:
  Power tends to corrupt,and absolute power corrupts absolutely.Great men are almost always bad men,even when they exercise influence and not authority.
  (权力往往腐蚀人,绝对的权力则绝对腐蚀。伟人几乎总是坏人,哪怕他们只动用影响而不动用权威也罢。)
  真是自由主义啊。而如果按照我们习惯的观点来看,恐怕还远远不止于“自由主义”罢。我这里把“corrupt”也都当动词译了,现在抄出来大家商量。如果不妥,可以有个改正的机会。
  本文首段引用李泽厚先生文以及阿克顿的话,有几处改为黑体加斜体字,我的有关释文中“往往”一词也作此处理;根据适才阅读李文的体会,以为黑体加斜体较为醒目,便于辨别。这些做法以及其他许多东西都是从西方学来的,他们的文字(包括体例)同样自有其便利之处。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