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查
查
随便看看
标题
一出高级学府的笑剧
栏目
西书拾锦
作者
冯亦代
期数
1996年05期
一九九五年上半年纽约克诺甫书店出版了一本简妮·史密莱(JaneSmily)所著高级学府的笑剧《眸》(Moo),是本畅销书,风行了一个时期。史密莱在一九九二年曾经发表了一本小说,十分出色的依阿华式的《李尔王》,而获得普利策小说奖,时誉为专写美国中西部二十世纪后期的巴尔扎克。她的另一部小说《一千英亩土地》写来颇似莎士比亚戏剧,是出有关傲慢与占有欲的悲剧。这本新出版的小说《哞》不但是喜剧而且是笑剧,有关学府生活的笑剧;但是一出不同于一般的笑剧。
这所大学不设于人文科学最盛的东西两岸,而设于西北部的一所以农学院出名的大学里。在这所一班人都称之为“哞大学”里,设有园艺学、动物学、生物工艺学等重要课程,而对饲养鸡雏的食谱更成为校园的巨大收益来源。作者本人就是在依阿华州立大学任教职的,所以对这一情况,知之有素。
一如巴尔扎克的小说,《哞》有广阔的场景和众多的人物,它的中心角色不是人而是一只重有七百英磅的白猪,乍一看像辆大众牌小轿车,但跑起路来比汽车还快,这畜牲的名字叫“布滋爵士”,不过只是只雌雄莫辨的阉猪。小说的背景陷于美国中西部穷乡僻壤的包围之中,类如美国古典作家麦尔维尔的巨构《白鲸》的另一版本;这是孤立、愚蠢和贪婪的天真体现。这只猪照史密莱的说法是由“大学中心”秘密阉过的,学校里大部分教职员和学生都并不知道。“布滋爵士”在校园中心一座被废弃的地下层占有一个猪圈,在那儿“布滋爵士”每天狼吞虎咽,大睡大嚼,有一个学生靠它实现读书打工的企图。
围绕着这只秘密的阉猪,有一批性情古怪的人物,其中有许多人饥饿难熬一如“布滋爵士”,但各人招式则并不类似:饥饿于权力、享乐、名誉、异性、号学生考卷;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其中最出名的是里翁纳尔·吉甫特,一位出色的经济学教授。他的“第一原则就是所有的男人包括他自己在内,都有一种不可克服的欲望如企求日用品”等。不久以前,吉甫特博士同一个阴险的亿万富翁阿尔维·马丁密谋策划在哥斯达理加“西半球幸存的原始林尘雾中”开采金矿。里翁纳尔则由依拉因·道勃斯-吉利尼克这位某发展公司的助理副总理及他的下属所支持。但是在校园里,也有一批反对里翁纳乐和依拉因的人,其中有一个宪兵司令的秘书沃克尔夫人,一位楚楚动人而令人生畏的美国印第安人后裔又是个同性恋者,还有一位X主席则是一位怪癖的原过激派,此外还得到学生的支持。X主席在“布滋爵士”秘藏地附近拥有一块出色的花园。
虽然史密莱比别人更为喜爱她自己笔下的人物,但是在同情上则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小说里唯一的主角却隐在幕后并不在舞台上出现。沃维里·特·欧尔里是个愚蠢、反对知识分子的州长,一有机会就削减“哞大学”的预算经费,用“针头、鸡蛋头、拳头”来对付不同意见的人。有一次,学生和教职员在校园内举行示威游行,反对拆毁一所古旧建筑,演变成为一场骚动,听到这次游行变成暴行,而口号不过是“停止破坏”,这位州长的反应,却颇能显出州长的个性:
“怎么啦,这一州里的人就不喜欢这些反对建筑知识分子的。还有什么呢?那些人都是反对新建筑的人,我们要把这些惊伙扫除干净!”
史密莱的小说读来特别使人愉快,这种快感来自她能在一个实际的世界里深有体会和善于享受。譬如在《哞》一书中的大部人物都在性行为上十分开放和活跃,有时显得可笑,有时引人入胜的遭遇是用能够发生兴趣的详情写成的。有一章甚至题为“谁和谁上了床”,从这一章的题目可以想见全书的内容。作者又在公开的事件上消息灵通:她懂得如何识别马匹或种植庄稼,而且她能够写出一年不同季节里乡间不同的景色等等。
她对于饮食是个行家里手,在《哞》这个社会里,每个人喜欢在家里吃得好一些。一位可爱的法、意文教授海伦·勒浮由于爱好参加有红烧羊腿加龙蒿及草梅,巧克力汁加桔子的华夫饼美餐宴会,而放弃了写作和出版作品选集。里翁纳夫·吉甫特和依拉因·道勃斯-吉利尼克二人则在华盛顿一家餐馆里大吃大喝,酒水胡涂,使人吃惊。吉甫特选中了一客蔬菜沙拉,两面涂以香脂醋,却不许用油,还有是焦烧马哈鱼……西红柿汁,而欧尔里则在寻思像西红柿汁烧野兔肉那一类菜肴。
作为一个讽刺作家,史密莱以菩萨心肠,慈悲为怀名于世,即使她最最动人的人物,也可以在短时间内为成名、爱情和奢华种种承诺所暂时诱惑,甚至这种小小的引诱也会自己产生疑问。有一批人在校园骚动中受了伤,但是“哞”大学的死伤情况也是很和平和恰当的。到了最后,这所大学时时成为他人的笑柄,但还是个有用和受人称道的机构。这部小说一如其他的浪漫喜剧,以一场婚礼作闭幕戏,虽然这一婚礼也有笑料百出的表现。
《纽约时报书评周刊》所刊《哞》书的评论作者艾列森·鲁里写道:史密莱的目标,显然要比一所中西部大学大得多,“哞大学”不过是其微型天地,是今日美国的又一版本:它的美好意志和唯利是图,追求真理与高尚理想,与醉心钱财、权力和小费,同时并存。在欧尔里州长的进攻之下,“哞大学”几乎要垮台,在最后关头,却由一位美国老农兼业余发明家的足智多谋、宽宏大量和辛勤工作而获得幸存。也许史密莱看来似在建议美国今日须有良好管理来渡过难关——如果有足够的、个个像这位独立而又顽强的老农那样的人,国家才会有永存的希望。
Jane Smily,Moo,AlfredA.Knopf,New York,414pp.
一出高级学府的笑剧
音乐·文学·哲学
当网络遇到国家
从选择生命到选择中国
改革司法
在雅典与耶路撒冷之间
法国作家阿拉贡的逝世及其生平、著作
寻根絮语
语言学批评的前景与困境
“三农问题”:世纪末的反思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