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查
查
随便看看
标题
误中误
栏目
读书献疑
作者
沈欣
期数
1988年08期
曹聚仁先生的《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于一九八六年由三联书店在国内重新增订出版,引起了读书界的浓厚兴趣。但是,曹先生的这本书,原是为香港报纸所写的随笔,文中古今征引繁富,且不注明出处,这样,存在错漏就不可避免。据说章念驰先生已校正了一千五百多误处,实在难能可贵;然疏漏之处依然存在。
书中第五部分之一,“插说一段闲话”里,读到陈寅恪先生,有如下一段:“在重庆时,我和傅斯年一起吃饭,傅:‘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人而已!’”(168页)读者很可能以为这个“我”即是曹先生,实误。这段话,是曹先生引用陈捷三(案:应为陈哲三)一篇文章中的一小段,不知何故竟漏到了引号之外。
不过,这个非曹先生的“我”,也并非就是陈哲三。陈哲三的文章为《陈寅恪先生轶事及其著作》,发表于一九七○年三月台湾《传记文学》第十六卷第三期上,为收入《谈陈寅恪》一书,由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出版。该文分三段:1.小传,2.遗闻轶事,3.著作。曹先生所引关于陈寅恪先生的文字,便是在该文第二段中。曹先生在引用时,忽略了陈哲三先生在第二段开始时所写的说明:“此段所叙,大皆为孟博师于课堂上或聊天中所追忆者,为使行文方便亲切,乃以孟博师口吻记之。然文中倘有差池,是笔者闻记之误,应由笔者负责。”案孟博即蓝孟博,陈寅恪之学生。抗战时期,东北大学迁入四川,其主东大历史系。此文中之“我”,可见为蓝孟博无疑,既非蓝之学生陈哲三,更非曹聚仁先生。因而,曹先生文中所说:“陈捷三先生说到他在陈寅恪先生家中请益时期的琐事,颇可发人深省”云云,就都应一并改正过来。
误中误
美国华裔作家与“第一次浪潮”
安妮·泰勒《偶然的旅游者》
纽约纸不贵
关于陈在之
标点与织物
“非典”肆虐下的思絮
豆腐、老陕、狗,走尽天下有(下)
侠义英雄的荣与衰
船帮·天后·跨世纪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