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查
查
随便看看
标题
兀的不仰煞人也么哥
作者
石鹏飞
期数
2001年05期
被毁则报,被誉则默,此人之常情。但在梁漱溟先生之子梁培恕的文章《多些肯用心思的人》(《读书》二○○一年第三期)中,即使其父被誉也未必默,而是实事求是地说明真相,令人感佩。
对舆论界的漱溟先生乃“否定‘文革’第一人”的夸赞,梁培恕称“××先生这样做,分明出于好意,我却否认之,原因无他,尊重事实最为要紧,美誉若非事实亦不当受”。培恕先生叙述了乃父对“文革”的态度变化:先是赞成发动一场反修防修的运动,主张以人的高度自觉来弥补中国因超越一个阶段进入社会主义所带来的问题——这问题在苏联已现端倪。“后来,先父看懂了,毛泽东是避开正常程序以群众运动来消除一批人,再后来又看懂了有一些人借‘文革’之名来窃权窃国。”培恕先生道,“所以,我不觉得他率先否定‘文革’”。
培恕先生文中对一些问题的澄清也颇有意思。如漱溟先生对“文革”中修宪的看法。文章说,其实,漱溟先生不仅只如流传所说反对将个人名字写入宪法,而且,对“一九三六年的苏联制宪,一九五四年的中国制宪,在他看来都是不妥当的。既然是以党治国就不要谈宪政,宪法的功用是任何政党或个人都在宪法之下……革命尽可走自己的路”。漱溟先生每每不主张吃“现成饭”,不吃现成饭,当然得自己夺路而走。
梁漱溟先生的观点,我觉得有的非常精彩,有的也未必妥当。但是,确实真诚、坦率、表里如一。梁先生如此,梁先生之子亦如此,《多些肯用心思的人》一文让读者看到了梁氏门风,“美誉若非事实亦不当受”,套用元曲的一句话,那真叫“兀的不仰煞人也么哥”呀!
兀的不仰煞人也么哥
《脚踪》序
一名战士
很多疯子,更多瞎子
《中国文学家辞典》
话说赵姨娘
话说邢夫人·鸳鸯事件
“平戎策”与“种树书”
闻一多的佚诗
学科的黄土与科学的金子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