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查
查
随便看看
标题
政治读物,你能引人入胜吗?
栏目
笔谈
作者
王贵;辛不甘
期数
1981年05期
政治读物,假若你还是板起面孔,连一点儿笑模样都没有,总是讲些脱离实际、远离生活的理论,我可真有点儿烦了。“岁岁年年人不同”了,谁还总是喜欢“年年月月花相似”呢?“文如看山不喜平”,平庸呆板人自扔。
文章,“以意为主”,这固然不错,但文采也不可小视。政治读物能否做到引人入胜,看来是文采问题,其实是文风问题。“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在“史无前例”的年代,政治读物身价最高,但大都板起面孔去教训人。连喜剧大师侯宝林都被赶下舞台,撵进“牛棚”了,谁还敢要求引人入胜呢?政治读物,更是神经容易过敏,稍有不驯,不是“全国共讨之”,就是“全党共诛之”。因而,一些生动活泼的政治读物,就显得很不时髦了。
正象花有千姿百态一样,读者的兴趣也不尽相同。人们喜欢政治读物能生动一些,活泼一点儿,也并非排斥它的思想性,针对性,只是盼望真理也象个才华横溢的教授一样,把课程讲得既准确,又生动,能吸引人。读时放不下,听着记得住。要说楷模嘛,“前贤死已久,犹在咀嚼间”。譬如革命导师马克思早在一百多年前写《资本论》时,就十分注意这一点。他那高深的理论,总是把精当的议论与生动的表达,时而拌之以引录,天衣无缝地结合在一起。请看,,他在剖析金钱的本质时,引用莎士比亚的诗就十分恰当:
“金,黄的,光泽的,宝贵的金:
它曾经怎样使黑的变白,丑的变美;
坏的变好,贱的变贵,老的变少,怯的变勇;
……神啊!这是为什么?为什么?
它会从你旁边,拉走你的牧师和仆人;
把英雄好汉头下的枕头抽走。
这个黄色的奴隶
会弥合宗教,破裂宗教;向坏人祝福;
使白癞变为高人;揖盗贼入座,
给他地位,给他跪拜,给他名誉,
让它与元老院议员同坐;
它使悲泣绝望的寡妇愿意再嫁。
……哼!你这个该死的东西,
你这个人类共同的娼妇!”①
这段引诗,形象而通俗地说明了马克思的观点。人们读《资本论》到这里时,恐怕就不止是抽象的议论了,而是“一字新声一颗珠”,真象“一泓清水沁诗脾”。由此可见,政治读物,不仅应该做到生动活泼,而且可以妙趣横生。
近来,读到《祝你成才》一本小册子,感到写得不错。作者在论述人才成长、成功的内外因素时,既有精当的见解,又有生动的例子,还充满着哲理;作者长于引经据典,但不拘泥旧说,多是有所阐发,点铁成金,不愧为一本引人入胜的政治读物。
前不久,在书店看到《物理学》、《几何学》、《植物学》等书名的前面,都冠以“趣味”二字,又成新书。想来,要有《趣味政治学》、《趣味经济学》、或者《趣味逻辑学》,恐怕那将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便有蜻蜓站上头”了。至于如何使政治读物作到引人入胜,我想作为一个题目,与有兴趣的读者,一起探讨。
① 见莎士比亚《雅典的隐者》,载《资本论》第1卷113—114页。
政治读物,你能引人入胜吗?
侣伦——香港文坛拓荒人
“大家”写“小文”
知识分子与美国读书界
吴宓眼里的王国维之死
法国的新史学范型
也说诚实与正义
《从五四启蒙运动到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将重印
《古文观止今译》评介
《亲和力》:阐释·接受·本意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