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查
查
随便看看
标题
“大家”写“小文”
栏目
读书短札
作者
蔚青
期数
2005年02期
收到二○○四年第十二期《读书》,照例先翻到最后的“编辑手记”,惊愕地看到这样几行字:“今年十月二十六日,《读书》杂志的创办者、首任主编陈原先生悄悄地离开了我们。”陈原(曾用过“尘元”的笔名),我国资深出版家和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学者。就我而言,主要是通过《语言与社会生活》、《社会语言学》、《在语词的密林里》等极具开创性的社会语言读物,“无意”中知道了在看起来貌不惊人的言语后面,原来还有这么多的学问。
一个普通的读者,本来与“陈老总”是无缘相会的。但是,冥冥之中也总是会有些许意外——一九九九年四月十日,《读书》杂志召开纪念创刊二十周年座谈会。各界朋友汇聚华侨大厦二楼。王蒙、龚育之等著名学者,作为作者代表,在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在这之前,当我在三联书店选配《读书》杂志时,被《读书》的编辑“抓住”,作为读者代表,也在会上发了言。我提出:十九世纪末以来的中国,主题是“民族独立”;二十世纪中期以来的中国,主题是“国家富强”;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主题应该是“社会文明”。包括时代精神、社会结构、运行方式、治理手段、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等等在内,都应该逐步走向更加文明、更加人文、更加科学的新阶段。在座谈会的现场,《读书》杂志第一任“老总”陈原、连续二十五年为《读书》插图的著名漫画家丁聪为我的《读书》创刊号题词。
作为陈原先生的一名普通读者,没有能力对先生的学术成就做出什么评价。但总以为,以陈原先生的学识,“大家”写“小文”,举重若轻地为我们开启了一扇窗户,从语言的变化体味社会的前进。从中分明可能看到《诗经》以降“采风”传统的延续与光大。在来自民间那些生动、形象的语词中,实在是有着意想不到的思想深度。后来者的成就,其实都源自于先生的滥觞。仅此一点,先生就“功莫大焉”。
“大家”写“小文”
知识分子与美国读书界
吴宓眼里的王国维之死
法国的新史学范型
也说诚实与正义
《从五四启蒙运动到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将重印
《古文观止今译》评介
《亲和力》:阐释·接受·本意
综合治理
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择优分配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