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查
查
随便看看
标题
可爱的“背叛原作”
栏目
读书短札
作者
胡铁军
期数
2000年12期
俄罗斯指挥家穆拉文斯基是举世公认的肖斯塔科维奇作品的阐释权威,令人吃惊的是,肖斯塔科维奇在其死后出版的自传《见证》中居然说:“我惊奇地发现那位自认为是音乐的最卓越的解释者的人物(指穆拉文斯基)并不懂我的音乐。”
这就是说,人们喜爱的穆拉文斯基手下流淌的肖斯塔科维奇实际上根本就不是肖斯塔科维奇,换言之,人们喜爱的是“背叛”了肖斯塔科维奇的肖斯塔科维奇。因此,我们不妨夸大地说,“背叛原作”几乎成为一切经典作品的“悲哀”,但恰恰是这种“悲哀”造成了经典作品的魅力。
辛丰年在《如是我闻·一花一世界》中提到英国版画家裘屈德·海米斯的《战士之墓》,这幅画画的是“二战”期间一只和平的油轮被德国的飞机炸沉的一瞬间。原作中那“狰狞可怖的敌机”,辛丰年竟然把它“读”成“赶来救自己人的”盟军飞机,这样的读法可谓对原作是完全相悖的背叛。
然而,辛丰年坚持认为:“那错误的印象却深印心头,成了几十年不淡的记忆。……据战史,每当纳粹潜艇干下罪恶的勾当,盟军一方的飞机假如能及时赶到,便是抓住它,让它葬身海底的好时机。但如迟到一刻,便只好为海底冤魂送葬了。正因此,我的构思才把图中机影当成了盟方赶来救自己的。”
对辛丰年而言,这应该算作可爱的“背叛原作”。他宁愿按照自己的思路来理解作品,而不大愿意按作者的思路来理解。因此,这类“背叛原作”是读者的自觉行为,他们可以从中得到独特而愉悦的阅读体验,这是原作根本无法预料和进行干预的。事实上,一群“叛徒”捧着同一本经典,却各自“别有一番滋味”,这岂不比那种“定于一尊”的文化荒漠更见勃勃生机吗?
可爱的“背叛原作”
要言妙道的论诗诗
自缚与被缚
借鉴的法则
何以中原?
说辞儿
《冬天的故事》与《牡丹亭》
英语新词的产生与构成
世界更加黑暗的原因
何不食肉糜在西方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