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民主何用?
栏目说《读书》
作者李智明
期数1996年01期
  从逻辑上讲,一九九五年第九期《读书》上的两篇短文可视为一篇文章的前后两部分。笔者说的是林毓生先生的《略谈思想的作用》(第79页)和夏彦才先生的《时代呼唤历史哲学》(第3页)。前者批评了现在一些知识分子“为学问而学问”的处世观,强调知识分子不能“放弃对民族国家的关怀”。后者进而指出,为根除东方专制主义,知识分子必须把进行“一场文化上的启蒙和革命”以弘扬民主精神当作自己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看了林、夏两先生的英雄所见,本人也想就民主问题附和几句,权作狗尾续貂。
  民主之所以优于专制,是因为只有民主社会才是把人当作人对待的社会。对于个人而言,放弃了对民主的热爱和追求,也就等于放弃了自己的人格。这样的人,至多只能成为挣钱、当官或做学问的工具,亦即荷尔德林所说的“辛勤劳动的蛮子”。(刘小枫《诗化哲学》第96页)不顾社会基本结构的合理与否,只热衷于各种具体事务,这正是一种蝇营狗苟的生存方式。
  如果社会没有民主,那么,社会成员都有义务为实现民主而努力,知识分子显然不能例外。知识分子不应做“智慧的暴君”,也不应做“智能型奴才”,更不应心甘情愿地沦入无政治阶层。知识分子是“明白人”,在民主化进程中有责任起带动作用。当然,人的能力有大小、活法有多种,既没必要也不可能强迫每个人都去为民主抛头颅、洒热血,但力所能及的事情还是应该做的。
  这年月,国人大都埋头于“事业”,可谓“惟钱(权)是务,焉知其余”,能安心于“为学问而学问”者已是难能可贵,《读书》竟终于刊出好几句“宣传”民主的话,令人高兴。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