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查
查
随便看看
标题
民谣的误读
栏目
说《读书》
作者
路家
期数
1995年09期
我在读《民谣三题》(《读书》一九九五年第四期)时,看到李皖竟把“校园民谣”列为中国当代民谣的主脉,颇有些不同看法。
“校园民谣”只是我们的音乐制作人借以区别台湾七十年代盛行的“校园歌曲”的一种商业包装诡计,象牙塔产生的那些表露莘莘学子青春情怀的或喜或忧的作品,如《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等,实质上只是一种原创的质朴和真诚的流行歌曲而已。我不认为校园能产生真正深刻的“民谣”,因为你不能强求尚未接受商业社会严酷挑战的学子们拿出一批揭露与批判什么社会问题的力作来——至少我在那些上市的所谓“校园民谣”作品中听不出。目前校园歌曲中的真诚与纯情在很大程度上已被此类单调复制的盒带给玷污了,由此我联想到《北京青年报》上载过的一篇有趣的文章:《向校园民谣致哀》。
李皖应该在《民谣三题》中写下这样的名字——张楚、黄金钢、张广天,他们才有中国当代激动人心的城市民谣精品。在《上苍保佑吃完了饭的人民》、《蚂蚁蚂蚁》(张楚),《没有人的地方》、《底层》(黄金钢),《人民万岁》、《口号》(张广天)中,才能听到与时下俊男靓女们玩的截然不同的另类音乐,那里面传达的是一种基于深刻文化反思的具有岩石般质感与赤裸般真实的感觉,那里才有真正的民谣精神。
民谣的误读
知识产权与法律移植
尼采的形象是怎样被歪曲的
《斐多》中的“相”
《从五四启蒙运动到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将重印
历史召唤我们前进!
获得魔力以后
最年轻艺术的发展史
漫谈《胡同及其他》
拒斥“在场”化的乌托邦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