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何以狂得起来
栏目说《读书》
作者谢泳
期数1995年04期
  去年十二期许纪霖《狂出真性情》一文,分析梁漱溟性格中的“狂”气,我很赞成。遗憾的是许文重抽象的理性分析,而未提及梁人生中的某些具体经历,给人一种有狂气自然狂得起来之感。梁性格中有“狂”的本因,但这种“狂”在他那一代知识分子中是普遍的,何以就梁还能狂得起来?举两个例子。刘文典当年做安徽大学校长时,有一次赶上学潮,被蒋介石当面指责:“你这个校长怎么当的”?刘的回答是:“你是个新军阀”。够狂的!张东荪在上海光华大学做教授的时候,每次开教务会都要宣读总理遗训,张一听就夺门而出,并说:“下次再读遗训,我就不来了。”在当时这是何等犯忌的事。西南联大时,国民党为加强控制,要教授都入党,陈序经就说:“扯淡,我就不入。”类似的趣事,在梁漱溟那一代知识分子身上很常见,只是后来这股“狂”气普遍消失了,所以人们才对梁毛冲突留有深刻印象。梁有“狂”气,但他狂得起来,是因为与毛有私谊。毛性格中有一特点,就是对早年与他有过恩情或师谊的知识分子一般都比较宽容,如章士钊、周谷城、梁漱溟。梁与毛同庚且长,当年北大时的社会地位远在毛之上,在人生的早年经历中,这是极重要的经历,是能“狂”起来的一点资本。梁毛冲突中,梁的狂气固然是性格使然,但光有性格能狂得起来吗?冯友兰、贺麟、金岳霖同为哲学家,哪个没有性格?但都没能“狂”起来。梁漱溟和储安平是很要好的朋友,梁“狂”在前,储“狂”在后,但前“狂”的没事,后“狂”的把命也没了。不是“狂”的时候,要“狂”就得有点“狂”的特殊条件,不知以为然否?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