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李氏朝鲜的申纬,字汉叟,号紫霞,是朝鲜四大汉诗人或四大诗人的最后一位。他还是一位诗、书、画都很出众的“三绝诗人”,曾拜在我国清代著名学者翁方纲的门下请益。
那年我在《读书》月刊上发表读朝鲜诗话札记《同岑异苔》,结尾时曾说明“因为手头暂缺关于申纬的资料”,所以没能在文中谈到他的事。后来汉城大学中文系一位教授读到,很快给我寄来一部专门研究申纬的精装汉文大部头学术著作。最近我因病得闲几天,理应对申纬再补说几句才是。
申纬的《紫霞诗集》,说来还是由他的学生金泽荣在我国编辑、由金泽荣的中国朋友张謇出钱在江苏南通给刊行的。这是收入申纬诗作较全的一部集子。因为申纬在李朝纯祖十二年(一八八二年,清嘉庆十七年)四十四岁时做奏请使书状官来到清都燕京(现在的北京),拜在翁方纲门下潜心学习了一段时间以后,水平有了提高,对自己要求也高了。第二年回国后,便把以前的诗作都不要了。所以他的一些诗若不是金泽荣手上还有,在朝鲜已经很难找到。金泽荣是李朝高宗二十年(一八八三年)进士,在中枢院书记官任上,见日本迟早会吞并朝鲜,便弃官来到我国。他在张謇资助下不只刊行了《紫霞诗集》两册六卷,还刊行了他自己的创作《韶护堂集》十五卷,编选著述了《韩史綮》、《丽韩十家文抄》等书。
李朝纯祖的国舅金祖淳,跋申纬画的一幅墨竹写道:“紫霞老友,自十余岁起,已臻三绝……紫霞之诗,自创其妙,非人人所可窥。画亦清秀,非云林、石田之俦,无可与对。惟书艺差不及诗、画,然此就自家三绝而论,亦已绝于人矣。”这儿给申纬的“三绝”排了一下队:诗第一。画第二,近于我国画家倪云林、沈石田的清秀。书法第三。就《紫霞诗集》所见,翁方纲给他写了《清风五百间》和《警修堂》两块匾,他高度评价翁方纲的书法,欣喜若狂,那么他自己的书法,或许也是同一路数吧。
他的官运不太亨通。做过谏院大司谏、承政院都承旨,但是多半在兵曹、刑曹、吏曹、户曹之间来来回回当参判,不时还被斥放到京外去当春川府史之类差事。
他对时政不太顺眼,有《杂书》五十则,议论多多。对“两班优待坐虚名,国计民忧非所愿”他不满;对“有才无用岂天意,烜赫家门禁锢民”他不满;对“富屋锢钱计已痴,官仓藏

亦非宜”……许许多多不满。那时候朝鲜的规定是:如果正妻无子,妾室的庶子不能立嗣,要另讨一个别人的正妻子来立嗣。申纬不但作诗反对这种规定,还做出样子来给大家看。他的正妻曹氏无子,他就立了妾室的庶子为嗣。人家提醒他:这样你的门楣就倒了!他却说:“吾只知吾子,不知门楣。”
二
《紫霞诗集》里的诗作,共九百二十四首,从一八八一年四十三岁时作的《属秋史》,到一九一五年七十七岁时作的《题娟娟墨竹》,只是不见了五十一岁时的作品。
申纬的诗有三项突出贡献:
一是申纬汉译了朝鲜的《时调》。这是一种配曲演唱的朝鲜民歌。汉译时调据记载始于高丽诗人李齐贤。可是我查不到他译了些什么,不知流传下来没有。一部厚厚两巨册的《大东诗选》,在李齐贤名下也没有披露半个字写他这项“开山祖”的贡献。《紫霞诗集》却是收了四十首叫作《小乐府》的汉译《时调》。
二是申纬留下了十二首《观剧绝句》。在他以前,新罗诗人崔致远作过五首一般的《乡乐杂咏》。申纬的《观剧绝句》,却是拿在朝鲜戏曲史上也极有意义。他对当时的戏曲行事、演员剧装、舞台装置、戏曲内容等无不写到。
三是申纬还作了三十五首《东人论诗绝句》。这简直是朝鲜汉诗史的一个提纲。他从新罗崔志远,论到李氏朝鲜的李尚宪,上下七百年,共五十二家,评论本身也简明扼要有见地。
三
李氏朝鲜诗人申纬,虽然恭敬师事我国清代名家翁方纲,但是心头高处还立着一个唐代“诗佛”王维。不过这也并不矛盾,翁方纲崇拜王士祯,王士祯崇拜王维。王维在诗学上讲究神韵,王士祯也讲究神韵。翁方纲反对袁枚的性灵说,修正、发展王士祯的神韵说、沈德潜的格调说,提出肌理说,根本上还是极重神韵,不过说法已是:“神韵非风致情韵之谓。”“神韵无所不该,有于格调见神韵者,有于音节见神韵者,有于字句见神韵者,非可执一端以名之也。”
有文字未必有神韵,神韵可以表现在文字之外;但是神韵依文字而生,没有文字哪来的神韵?所以神韵虽然不属于形式美,没有形式美也谈不上神韵。因而讲究神韵的也极重视结构、辞采、声律。不过心头立个王维这班诗人,特点是更多追求淳淡、高雅、脱俗;追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追求“以禅入诗”。具体一些说,即:主观上贵心平态静;外象贵广而远,说是远世界才和神韵之界靠得近些;物象贵茫茫昧昧;时节是春秋比夏冬好,而又春不如秋,夏不如冬,昼不如夜,晴不如雨,暖不如寒,日间不如朝暮;还贵淡泊;贵温和;贵清远;贵不即不离……。申纬也是非常讲究这些的,并且也有人称他为“朝鲜的诗佛”。此外,王维创始了我国南宗山水,善画;申纬也作我国南宗山水,兼写墨竹,善画。王维能音乐;申纬也能音乐。反正是王维喜好什么,申纬也追求什么。只是王维中年丧妻不再续娶,申纬却是孩子一伙,老婆几个,还惯嫖妓女,诗作里有相当数量是和妓女酬唱的,他是见了女人便不“佛”了。不过七十三岁那年,也“佛”过一“佛”,据他说这年畿南有个叫卞僧爱的小女子想嫁给他“侍笔墨”,他赠诗一首:“淡扫娥眉白苧衫,诉衷情语燕呢喃。佳人莫问郎年几,五十年前二十三。”谢过了。
他们追求的淳淡,也就是淳朴、淡泊。王维的田园山水诗句如:“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农夫行饷田,闺妇起缝素”之类,便是刻意表现田园冲淡之美的。申纬的这类诗句如:“孤村烟火隐平芜,山人遥天淡霭无。记否停车曾此地,庐家杨柳第三株。”便是同此宗旨。
他们追求的高雅,就是高古、典雅,作诗要脱离势利。如王维的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申纬的诗句:“……捞鱼港暖凫鹭日,挑菜田香蛱蝶风。是处烟花招我老,息机须学灌园翁。”都是这一类。
他们追求的脱俗,是想超现实与仙佛或自然共乐。王维讲究“以禅入诗”,申纬也热衷这一路数,不过禅学水平远不如王维。
四
作诗脱去庸俗之气,本来应该应份,不然也就算不得真正的艺术品了。不过王维、申纬他们追求的淳淡、高雅、脱俗中的脱俗,主要还是搞的“以禅入诗”。
这也得分开来说。有时候,他们主要是搞那么点子心灵感受、以物见道、以色显空之类,追求的是某种禅境、禅趣。禅,是梵语“禅那”的简语,是佛家的一种“思维修”,以无待、无我、至静、超然物外之类为禅境、禅趣。王维的这类诗句,如“塞阔山河静,天长云树微”;“林疏远村出,野旷寒山静”;申纬的这类诗,如:“大江折流处,小溪来会之。仙凡此为界,过溪吾自疑。”
这些诗是不难懂得的。他们那种“以色显空”的文字本领,学过来用到是处,也并非一点儿用处没有。
有时候,他们梦想达到一种超脱现实的游仙与禅定的境界,以悠悠然与自然同化共乐。这时就常常带着一定的迷信成份了,如王维的诗句:“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静言深溪里,长啸高山头”。申纬的诗:“樵翁类有道,素发垂衣领。我欲与之言,长啸飞上岭。”
他们想实现古人说的“啸之清,可以感鬼神,致不死。”可是,他们的同行、德国大诗人也是大思想家的席勒,以他的医学硕士身份说过一段至理名言:“沉没于无限的领域中,并在自己的昏迷状态中用抽象的世界掉换了现实世界的数学家,饥饿却把他从理智的昏迷状态中驱逐出来;揭示太阳系的复杂的内幕,追寻着那些徘徊在不可测的天空中的行星的物理学家,扣针的尖端却把他唤回到他的母亲——地球上;发现神的本性,幻想着越过死亡的界限的哲学家,寒冷的北风穿过了他的陈旧的茅舍,把他唤醒回来,并且教导他说,他这个不幸者是动物与天使中的某种中间物。”
最糟糕的是,他们还有时候会把大量的禅语、禅典、禅迹、禅理之类直接写进诗去,这就害死人了!
五
朝鲜半岛上紫霞山庄里这个“诗佛”申纬,处处紧瞄着秦岭高原上

川别业里那个“诗佛”王维,几乎是亦步亦趋。对于“以禅入诗”这码事儿,他们也都是不但在诗的意境方面狠下功夫;在诗的形式美方面也是一样挖空心思。
王维作诗爱用清、淡、净、静、闲这类字眼儿,也是为了展示他的参禅妙悟。且看在王维的诗作中随手便可引来一大堆的这类诗句:“吾生好清净,蔬食去情尘”;“于世淡无事,自然江海人”;“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夜静群动息,蟪蛄声悠悠”;……这都是为了显示他在空灵自赏中,达到与世无争、洗尘入佛的境界!
或许因为申纬是半岛上的“佛”,他比王维稍为概括了一点儿,主要是多用淡、净、清这些水边字眼儿,如他的这些诗句:“峭青山在户,淡白月窥门”;“夕阳淡淡阑珊酒,芳草萋萋途别人”;“芙蓉本净植,清水是空性”;“净洗一春桃李眼,野人篱落菜花田”……
申纬大量使用淡、净、清这类字眼儿的本意,也不外乎是在显示他的所谓淡泊、净寂、清虚等闲旷心境,同为禅家的讲究流露于诗的形式美上。
王维、申纬作诗还都好用叠语。起初我还以为这是因为他们都能音乐,叠语在音律上近乐语,可能是为了增强共鸣的效果。后来才知道,据研究家言,这也与为了在诗的形式美上增强禅家追求的飘遥感有关。王维的这类使用叠语的诗句,如:“蔼蔼树色深,嘤嘤鸟声繁”;“飒飒松上雨,潺潺石中流”;“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
申纬用叠语也极多,如:“拍拍仍汛汛,溶溶复漾漾”;“溪风瑟瑟水仙冷,梅雨翛翛红豆然”;“人语萧萧红叶外,角声咽咽画楼前”……
六
王维和申纬,都是一代画家。读他们的诗,往往有一种在字里行间跃然可见图画效果的感觉。
王维生当盛唐,在佛教人物画开始建立中国风格、山水画开始取得独立地位不久,又在技法上变钩砍为渲淡,开创了裁物淳秀、出韵幽淡的南宗山水画,这在我国美术史上也是一件大事。申纬的画学王维。这一点,他在诗中一再提到过。
“诗中有画”是王维诗的突出特色。他作诗极重诗情画意的融合。象画画一样注意经营位置,把诗中的景物情景,安放到适宜的位置上组合成诗,如:“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柴扉。雉雊麦苗秀,蚕眼桑叶稀。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他也象画画一样注意选材,选择那些最具特征的素材融炼而后注入诗篇,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花落家僮未扫,莺啼山客犹眠”。学画上的观察体会,对比烘托等等,他都拿来用到诗上,如对于“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之类的观察体会;对于“江流天地外,山水有无中”;“蓝溪白石出,玉山红叶稀”;“残雨斜日照,夕岚飞鸟还”之类的对比烘托运用,都极有功夫。
申纬也是随王维一路,很注重用画意增强诗情的美感,使诗情画意在互相渗透、完美的融合中,达到更进一步提高诗歌艺术效果的目的。申纬诗中饱含画意的句子很多,如:“小舟真一叶,身逐白鸥轻”;“船头一抹青如染,惟有三山远远随”;“日脚凝冰风怒呼,楼阴山黛合模糊”;“四壁尽教书画占,只留明月印櫺纱”;等等。
出色的指出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是苏轼。申纬论述诗情画意之间关系的见解是:
“烟云千万态,都是墨随为。而不涉畦径,文人创巧思。落落十指间,天然出风姿,黄山灵慧性,诗画一贯之。涣室则为画,揪敛则为诗。真谛秘不传,妙悟心独知。陟壑密林景,翻趺鹿台奇。雨窗只自看,赠人不堪持。所思在天下,频嗟岁凡移。充信卷此图,不惜于此时。千里晤一室,林壑中相期……”
七
王维和申纬诗刻用画意增强诗情的美感,这还只是一端。还有一端,那是他们还非常重视让诗句从一些细微的所在,就尽可能地调动起读者的声、光、色、势意向来。
先看看王维的诗句是怎祥调动读者声响意向的吧,如:“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松含风声里,花对池中影”……听觉是耳朵的享受,诗中状写的这些声响和诗中的一定环境相呼应,于是作用在心灵的判断中,它们就会幻化得生动起来。
申纬也是这方面的好手,如他的诗句:“马嘶京邑丽,鸿集野瑭喧”;“树端鸣不已,汹若驾海中”;……那声响意向也是有的安详明快,有的雄壮悲凉,有的充满风趣。
光照意向要由视觉的领略而来,视觉是眼睛的享受。王维的诗句狠重视各种光照意向的唤取,如:“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闲门寂己闭,落日照秋草”;“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申纬的这类诗句同样也很出色,如:“莫漫楼头凭眺久,黄金落日气悲哉”;“远色苍茫至,落晖下古城”;“窗白宿云去,禽鸣朝日晖”……这些光照意向也都是在诗中一定环境下经过了心灵的折射的,或眩烈,或茫耀,或熠晔,各有情绪性格。
色彩意向,常是视觉享受的极致,它经常能幻化出多方面的视觉联想来。象王维的这一句诗:“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那草色的绿,好象能滴出来拿来染什么,那桃花的红,好象就要象火炭一样燃烧起来,这色彩意向是流动的,跳跃的,图画形象该是多么强烈!
申纬诗句里这种点染色彩劫功夫也都不凡,如:“柳月漾溪黄,松云屯岭碧”;“仰羡红叶盛,俯惭银发星”;“禽飞一点翠光去,鱼戏千头金色披”……那色彩意向不也是跃动着生之气息的!
说到对于势态意向的调动,那就主要是须在镂成一种浮雕式的情节画面以后,又能牵动读者对势态发展的遐思和展望。如王维的:“日暮飞鸟还,行人去不息”;“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如申纬:“一点破明瑟,翠鱼衔鱼去”;“卷幔轻桡徐转去,春江滑笏碧琉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