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查
查
随便看看
标题
费尔列希特《异化:从过去到未来》
栏目
海外书讯
作者
陶济
期数
1982年05期
自六十年代以来,国外对异化理论的研究出现了各学科结合起来综合研究的倾向。在历史上异化理论的批判性研究,异化现象的实质、形式、产生原因和发展条件,未来异化的发展以及异化理论研究的方法论等各个方面,各国学者都提出了不少新的看法。
本书作者依纳斯·费尔列希特是美国纽约斯坦特大学新波尔兹学院外语系教授。他在一九七八年出版的本书中,比较全面、系统地搜集了各国学者数十年来异化理论的研究成果。作为一本资料性的书,我们从中不难窥见国外学者异化理论的新的研究动向。
全书共分七章。第一、七两章述及从语源学和语义学出发研究异化。这是当前外国学者异化研究中的一个相当流行的课题,有些学者试图通过这方面的研究进一步说明人的历史是异化的历史,人对自身异化的认识也源远流长。第二章反映外国学者对马克思之前异化理论的系统研究。全书的重点部分是第三、四、五章,主要介绍各国学者对于异化现象的实质、原因和形式的不同看法。有些学者从异化的医学和心理学意义出发,赋予异化以哲学和历史的意义,认为当代社会的科学技术和集权政治高度发展,物胜于人的情况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要严重,物质生活的一律性和标准化使人的精神极端空虚和苦闷,产生了一种恐惧的感觉和心理,以至无法抑制自己正常的本能以适应不正常的社会现实,在精神上走向了错乱、分裂乃至疯狂。有的学者认为异化就是人在心理上精神上失去平衡的错乱或失常,发生了自我同一性的分裂所造成的自我危机。另有一些学者认为,资本主义掠夺性和强制性的劳动造成了人的片面化和客体化。经济方面的机械实践吞没了全部存在,甚至把存在的自由实践也客体化了。人异化为物,异化为商品,异化为商品的交换价值。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应该从社会的主体和客体的相互联系、渗透和影响中研究异化现象的实质和原因。人的本质特征是创造性。人创造了社会也创造了自己。这两种创造活动的发展失去协调,尖锐对立,相互否定,既造成了社会的异化,同时也造成了人自己的异化。近二十年来,不少学者把各种学科结合起来综合研究异化现象。他们认为,在当代各种矛盾尖锐对立和发展的资本主义世界,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异化已经被作为社会客体的异化的政治经济力量吞没了,而异化的政治经济力量又现实地经验地人格化了。因此他们寻求一种充分反映当代异化特征的社会综合性的异化纽结以及各种异化构成一个统一体的可能性。
关于未来异化的发展和克服的途径。有的学者认为异化的根源是社会的商品性结构,因此通过革命或者改良运动,建立一个消除商品经济的社会政治经济结构,就能永远消除异化。有的学者认为异化的根源在于人的存在结构,因此克服异化首先要克服人的自我异化。这里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社会异化和自我异化是无法最终克服的。旧的异化部分克服,部分延续下来,而新的异化又不断产生,并且和旧的异化交织在一起。另一种认为有些异化可以克服,有些异化如技术发展造成的劳动分工的异化、人的欲望和伦理的对立所造成的异化就很难克服,只能加以协调和控制。更多的学者认为,异化的根源既存在于社会结构之中,又存在于个人心理结构之中,因此异化的发展和克服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既然异化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那末异化的消除和结束同样也是一个历史过程。既要创造克服和防止社会政治经济异化的条件,又要创造全面发展人的个性的条件。外国学者还很热衷于所谓社会主义社会异化问题的研究。他们的许多观点是我们不能同意的,但不妨了解。
我国异化理论的研究已经开始。在这种情况下,批判地吸取外国学者的研究成果,借鉴外国学者新的研究动向以确定我们研究的突破口,无疑是有助于我国的异化理论研究的。
(Ignace Feuerlicht: Aliena-tion.From the Past to the Futu-re.1978,273p.Greenwood Press.Westport)
费尔列希特《异化:从过去到未来》
加强理论修养
埋头读书研究
关于花剌子模现象
叩击死亡之门
话说李嬷嬷
重构我们的世界图景
探索没有终止
艾利阿斯的国家社会学
《说园》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