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查
查
随便看看
标题
作家的“苦旅”
栏目
短长书
作者
邹蓝
期数
2004年07期
臭名昭著的“金三角”,因毒品种植和走私祸害全球而为人所注目。毒品贩子的武装走私活动猖獗,令人惟恐避之而不及。他们的活动又是异常的诡秘隐蔽。因此,长期以来,世人对介于缅甸、老挝和泰国三国间这个偏僻闭塞的毒品“金三角”的认识,向来是支离破碎而经常互相矛盾的。这,更增加了“金三角”的神秘感。
“金三角”的大毒品贩子中,国民党前军人和来自中国的前知青比重颇不小。这是什么原因呢?毒品为什么在那个地方和那个时间段迅速崛起呢?
这些问题,在名作家邓贤教授的长篇纪实《新浪金三角》里,都得到了很透彻的回答。因为邓贤于一九九八年只身孤胆深入金三角腹地,采访了数百人,上至前国民党军队的高级将领及毒品集团的首领,下至老兵,前知青,马帮赶马人,毒品贩子和山民,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国民党的军队溃败到云南境外的缅甸泰国北部的高山密林中,就马上面临生存的问题。在反攻大陆的可能性消失后,他们原来的政治使命也告结束。他们没有听美国的去掺和藏独阴谋,美援也停止了。要自我谋生,于是他们介入了毒品行业。有了他们和他们的精良武装的保护,毒品种植和贩运便日见其盛。中国知青到缅甸支援世界革命的梦幻灭后,有些人便投奔了这群来自中国的前军人,干起了教书育人的行当;有些则也上了毒品贩运的贼船。
这次我随着邓贤在金三角流浪一遍,跟着他经历了闯龙潭虎穴的采访;体验了他被人跟踪,怀疑是刺客杀手的恐惧;也陪他一起在毒品贩子处死犯了他们忌讳的人的二十米深的黑地牢呆了六小时而心惊胆战。以前,在南京栖霞山偏僻处国民政府立的抗战空军英烈墓调查,邓贤与夫人险遭洗劫;这次在金三角又熬四十摄氏度的高温和热带雨林的湿热。以一个中文系教授,为了作品而如此劳其筋骨,苦其心志,标榜“苦旅”的某人便显得矫情非常。
邓贤在长江三角洲乡间走了一大圈,追踪抗战的遗痕,于是有了全面描述正面战场上淞沪悲壮决战的《落日》。在滇西插队故地的红土地上到处探访目击者和当事人,于是有了关于抗日战争中怒江战役奏捷的《大国之魂》。为了插队知识青年的经历再现,他在云南、北京、四川等地到处采访和调查,便有了那引起轰动的《中国知青梦》。为了这些,他吃尽了苦头。他凭着的,是一颗尊重人的心,一腔火热的使命感,一种敢冒险的精神,再加上坚忍不拔的毅力,还有自己不鼓的钱包。
在云南德宏的陇川县插队,他自然对近在咫尺的金三角不陌生。身为知青,他对从云南边境越境到缅甸去参加世界革命的知青内情也很熟悉。身为滇缅远征军军人之后,他对那里发生的战事也很了解。作为也曾在缅甸流浪过的青年,他对那边地形气候山林的阴险也有所知。从他这本新作,我才明白,《大国之魂》里他语焉不详卖的在缅甸漂泊数月的这个关子,原来就是他这段时间内也曾为肚子计而给人打工种过罂粟。
所有这些,导致了他到泰国开会时因为听见“金三角”三个字而兴奋得不能自持,遂决定自费到泰国实地采访,探索金三角毒品产业的缘起缘落和其中夹杂的国共抗衡背景,国军官兵的困窘和介入毒品产业的由来;知青的热血是如何地冷却,在培养中国人子弟的教育中宁静下来,还有在金三角流落的中国人对故土的依恋和他们死后都将自己的坟墓面向北方的故土。还有就毒品产业的替代,以及金三角生态环境的观察和思考。
书的结尾处读到邓贤兄的这段文字,我心中也激动起来。
座南面北!面北……
请跟我来读懂那群流浪的中国人吧!他们长眠在地下,这些炎黄子孙,龙的传人,无论他们生前做过什么,当兵打仗,离乡背井,抗日战争,反攻大陆,走私贩毒,龙蛇争霸,你争我斗,效忠朝廷,他们死后都亲热地拥挤在一起,背向金三角,背向异域和陌生的印度洋。他们与我目光交织,那是何等热切和期盼的生动目光!于是我明白了,在我脚下的这片土地上,一群漂泊无根的中国人,他们永远面向北方,那是他们共同的祖国和家乡,是他们魂灵和精神永远向往的归宿之地!
哦,北方!我的永远的……北方啊!
这群背井离乡的中国人,他们个个面向祖国,至死不渝!
数以千计的坟墓,一律整齐地面向北方,面向祖国。这是一个何等惊天地恸鬼神的感人场面啊!各处汉人难民村墓地,居然全部惊人地一模一样,无一例外者!
是的,人可以死,尸体可以腐烂,墓碑可以剥落,名字可以遗忘。但是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与祖先血脉相连,敬畏永存。有这分思念,这种姿态,这种永不改变的炎黄子孙对故国故土的感激之情就够了。他们长眠金三角,但他们永远是中国人。
我伏身而跪,向死者,向我魂牵梦萦的同胞之魂,重重地磕了三个头。
如此感人的真情流露,若非是用全身心来写,是伪装不出来的。
捐弃政见的不同,四海华人都是一家,流落到金三角的也不例外。否则教育、政治背景和年龄都有偌大差别的红卫兵知青和国民党军人,又怎能在金三角汇合呢?只有一个最大公约数:大家都是在异域谋生的中国人。邓贤兄的金三角之旅,揭示了海外中国人的人性和故乡情。
我觉得,邓贤这样的旅行写作,才是真正的文化之旅。其他的,皆鱼目混珠耳。
作家的“苦旅”
现代理性主义者的悲歌
为现代艺术辩护
惊愕之余
美学研究中的价值说方法
日本的推理小说及其代表作家
一九八五:《人民文学》
陈诗我见
译苑探美
民主是什么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