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中国历代古文诗词曲赋精选
中国历代古文诗词曲赋精选
一万余条中国古文诗词曲赋精选,包含作者信息、原文、评析、注释、译文、赏析、辑评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介之推不言禄 [文]

作者左丘明 [周](前556年-前451年)
左丘明,姜姓丘氏,名明,丘穆公吕印的後代。因其先祖曾任楚国的左史官(左史官记言,右史官记事),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称“左丘明”,后其父移居鲁国并世代担任鲁国太史。

  左丘明籍贯,一说为鲁国中都人,一说为春秋末年鲁国都君庄(今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东衡鱼村)人,按新见《左传精舍志》,当以後说近是。

  左氏世为鲁国太史,至丘明则约与孔子(公元前551-479)同时,而年辈稍晚。他是当时著名史家、学者与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传》、《国语》等。他品行高洁,为孔子推崇,称“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即与其同好恶;汉司马迁亦称其为“鲁君子”,且以“左丘失明,厥有《国语》”为己著述《史记》的先型典范。

  左丘明的最重要贡献在于其所著《春秋左氏传》与《国语》二书。左氏家族世为太史,左丘明又与孔子一起“如周,观书于周史”,故熟悉诸国史事,并深刻理解孔子思想。

  《左传》、《国语》对中国传统史学影响深远,对司马迁的《史记》创作尤其具有重要启发。从这个意义讲,左丘明堪为中国传统史学的鼻祖之一。後世或称其为“文宗史圣”、“经臣史祖”,或誉为“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历代帝王多有敕封:唐封经师;宋封瑕丘伯,改封中都伯;明封先儒,改封先贤。今山东泰安肥城市建有丘明中学以纪念其乡先贤左丘明。

正文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译文
  晋文公赏赐跟着他逃亡的人们,介之推不去要求禄赏,而晋文公赐禄赏时也没有考虑到他。

  介之推说:“献公的儿子有九个,现在惟独国君还在人世。惠公、怀公没有亲信,国家内外都抛弃他们。天没有打算灭绝晋,所以必定会有君主。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君王又是谁呢?上天实际已经安排好了的,而跟随文公逃亡的人却认为是自己的贡献,这不是欺骗吗?偷窃别人的钱财,都说是盗窃。更何况贪图天的功劳,将其作为自己的贡献呢?下面的臣子将罪当做道义,上面的国君对这样奸诈的人给予赏赐。上下互相欺瞒,难以和他们相处啊。”

  他的母亲问:“你为什么不也去要求赏赐呢?否则这样贫穷地死去又能去埋怨谁呢?”答道:“既然斥责这种行为是罪过而又效仿它,罪更重啊!况且说出埋怨的话了,以后不应吃他的俸禄了。”母亲再问:“那让国君知道这事,可以吗?”答道:“言语,是身体的装饰。身体将要隐居了,还要装饰它吗?这样是乞求显贵啊。”母亲说:“你真能够这样做吗?那么我和你一起隐居吧。”他们便一直隐居到死去。

  晋文公没有找到他,便用绵上作为他的祭田。说:“用它来记下我的过失,并且表彰善良的人。”

评析
  本文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注释
  晋侯:指晋文公,即重耳。他逃亡在外,在秦国的帮助下回晋继承君位。
  赏:赐有功也。
  从亡者:从文公出亡在外之臣,如狐偃、赵衰之属。
  介之推:亦从亡之臣。晋文公臣子,曾割自己腿上的肉以食文公。
  献公:重耳之父晋献公。
  惠、怀:惠公,怀公。惠公是文公重耳的弟弟,是怀公的父亲。
  置:立。
  二三子:相当于“那几个人”,指跟随文公逃亡诸臣。子是对人的美称。
  诬:欺骗。
  下义其罪:义,善也。言贪天之功,在人为犯法,而下反以为善也。
  上赏其奸:奸,伪也。言贪天之功在国为伪,而上反以此赐也。
  蒙:欺骗。
  盍:何不。
  怼(duì):怨恨。
  尤:罪过。
  文:花纹,装饰。言人之有言,所以文饰其身。
  绵上:地名,在今山西介休县南、沁源县西北的介山之下。
  田:祭田。
  志:记载。
  旌: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