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善庆 [元](?-?)
正文 砧声住,蛩韵切,静寥寥门掩清秋夜。秋心凤阙,秋愁雁堞,秋梦蝴蝶。十载故乡心,一夜邮亭月。
赏析 这首小令写秋夜旅邸情思。罗阳不知今在何处,当是远离作者故乡的一个小驿站所在。作者或为生计、或为功名奔走天涯,不得返回故里,此刻仍在羁旅之中。秋气清冷,长夜难寐,不觉思绪纷然。
“砧声住,蛩韵切”是秋夜景况。北方寒冬将届,家家户户的妇女们都要到河边捣练以备制冬衣。何逊《赠族人秣陵兄弟》诗:“萧索秋高暮,砧杵鸣四邻。”钱起《乐游原晴望上中书李侍郎》诗:“千家砧杵共秋声。”故写砧声即是写秋。蛩,即蟋蟀,...(上海辞书出版社 - 元曲鉴赏辞典(新一版) - 姚品文)
评析 《庆东原·泊罗阳驿》是由元代文学家赵善庆写的一首散曲,主要表达了作者心愁国事和对故乡的思恋之情。
注释 泊罗阳驿:泊,暂住,寄宿。驿,驿站,古时供应递送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罗阳,地名,故址不详。
砧:捣洗衣服的垫石。
蛩韵切:蟋蟀的叫声急促。蛩,蟋蟀。
凤阙:原为汉代的宫阙名,后用为皇宫的通称。这里指京城,朝廷。
雁堞:堞,城墙上的矮墙,雁堞即城墙上雁阵状的墙垛。这里代指城池。
秋梦蝴蝶:用庄周梦蝶的典故,说明作者人生如梦的感觉。
邮亭:即驿站。
捣衣的砧声已住,蟋蟀的叫声急促。静悄悄紧闭房门掩住了凄清的秋夜。心愁国事,身在异地秋愁怎样排解。奔波劳碌,时光飞逝,常有人生如梦的感觉。仰望今夜驿站上空的明月,是它牵起我十年来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深而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