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子龙 [明](1608年-1647年)
明末松江府华亭人,字人中,更字卧子,又字海士,号大樽。少有才名,与夏允彝等结几社,又参加复社。崇祯十年进士。选绍兴推官。东阳许都起事,子龙以故交劝降,许以不死,而巡按御史竟杀之。子龙争,不能得。擢兵科给事中,命甫下而京师陷,乃事福王于南京。请练水师,言中兴之主当身先士卒。不听,辞归。南都失,遁为僧。寻受鲁王兵部尚书,结太湖兵欲举事,事露被擒,于被械送途中投水死。乾隆时谥忠裕。子龙以风节著,诗词古文亦称大家,领袖明末文坛。词尤有名,与同里诸名士形成云间词派。有《湘真阁稿》、《安雅堂稿》、《白云草》等集。清人王昶编为《陈忠裕公全集》。子龙尚辑有《明经世文编》。
正文 轻阴池馆水平桥,一番弄雨花梢。微寒着处不胜娇,此际魂销。
忆昔青门堤外,粉香零乱朝朝。玉颜寂寞淡红飘,无那今宵。
译文 清明前后,云淡天阴,池塘和小桥边上,只见那毛毛细雨滋润着盛放的杏花,在微寒的天气下更显娇艳,也更为婀娜多姿。
想当年在那京师门外的堤岸上,一阵狂风暴雨过后,几日之间,杏花身殒香灭。花朵已经落尽的杏花,连蜂蝶都不来光顾了,只好守着寂寞过日子,它哪里还有一刻千金的春宵?
赏析 崇祯八年(1633)春夏,词人居住在故里松江(今属上海)徐致远的别墅南园。这首咏物小词就是歌咏当年南园的杏花。
南园的景致无疑是幽美的,徐致远的兄长孚远曾有“沿堤秋桂丛,小桥春杏丽”(《南园读书楼》)、“南郭芳菲黄鸟鸣,杏花斜映野桥平”(《南园杏》)的诗句记之。平野的小桥,芳菲的春杏,宛然是南园一道独特的风景。“轻阴池馆水平桥,一番弄雨花梢”,词人自然由小桥、杏花入笔,展现南园的景致。春雨绵绵,给...(上海辞书出版社 - 元明清词鉴赏辞典(新一版) - 吉明周)
评析 《画堂春·雨中杏花》是明代词人陈子龙所写的一首词。该词上片通过描绘眼前的景象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下片借杏花的“零乱’’写柳如是的飘零身世来表达自己的无奈情绪。全词表达了词人对外妇柳如是的怀念之情以及两人无法在一起的黯然情感。
注释 画堂春:词牌名。最初见于《淮海居士长短句》。双调,有四十六字至四十九字四格,前片四平韵,后片三平韵。
青门:汉长安东南门,本名霸城门,因其色青,故俗称为青门。
玉颜:指杏花。
无那:无奈。
辑评 清初文学家王士稹《陈忠裕全集》:“嫣然欲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