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中国历代古文诗词曲赋精选
中国历代古文诗词曲赋精选
一万余条中国古文诗词曲赋精选,包含作者信息、原文、评析、注释、译文、赏析、辑评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宿府 [诗]

作者杜甫 [唐](712年-770年)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正文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庭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译文
  井畔梧桐在秋夜的风中抖动,只有蜡烛残光照着孤单的我。

  长夜里号角声悲壮似在自语,天空中的月色虽好谁与我共赏。

  光阴荏苒哪里寻觅亲人音信?关塞一片萧条寻找归路艰难。

  我已忍受十年的飘零生活,把家安在这里不过勉强栖身。

赏析
  代宗广德二年(764)六月,新任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严武保荐杜甫为节度使幕府的参谋。做这么个参谋,每天天刚亮就得上班,直到夜晚才能下班。杜甫家住成都城外的浣花溪,下班后来不及回家,只好长期住在府内。这首诗,就写于这一年的秋天。所谓“宿府”,就是留宿幕府的意思。因为别人都回家了,所以他常常是“独宿”。

  首联倒装。按顺序说,第二句应在前。其中的“独宿”二字,是一诗之眼。“独宿”幕府,眼睁睁地看着“蜡炬残...(上海辞书出版社 - 唐诗鉴赏辞典(新一版) - 霍松林)

评析
  此诗是依人作客,抒写旅愁,有一种百无聊赖之情。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首联写独宿江城,环境清寒;颔联写“独宿”的所闻所见;颈联写战乱未息,处世艰难;末联写漂泊十年,如今暂且栖安。全诗表达了作者悲凉深沉的情感,流露了怀才不遇的心绪。

注释
  府:幕府。古代将军的府署。杜甫当时在严武幕府中。
  井梧:梧桐。叶有黄纹如井,又称金井梧桐。梧,一作“桐”。
  炬:一作“烛”。
  “永夜角声悲自语”句:意谓长夜中唯闻号角声像在自作悲语。永夜,整夜;自语,自言自语。
  中庭:一作“中天”,半空之中。
  风尘荏苒:指战乱已久。荏苒,犹辗转,指时间推移。
  关塞:边关、边塞。
  萧条:寂寞冷落、凋零。
  伶俜(pīng):流离失所。
  十年事:杜甫饱经丧乱,从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至作者写诗之时,正是十年。
  “强移栖息一枝安”句:用《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意,喻自己之入严幕,原是出于为一家生活而勉强以求暂时的安居。强移,勉强移就;一枝安,指他在幕府中任参谋一职。

辑评
  《瀛奎律髓》:此严武幕府秋夜直宿时也。三、四与“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同一声调,诗之样式极矣。

  《唐诗品汇》:刘云:上、下沉着(“永夜角声”二句下)。

  《汇编唐诗十集》:八句皆对,韵度不乏,非老杜不能。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虞伯生曰:第二联雄壮工致。当时夜深无寐独宿之情,宛然可见。唐陈彝曰:“悲自语”二字,说“角声”,妙,妙。妆点联法,在“荏苒”、“萧条”四虚字。唐孟庄曰:好不能看,方见其苦。周珽曰:孤衷幽绪,低徊慨切。

  《杜臆》:“永夜角声悲”、“中天月色好”为句,而缀以“自语”、“谁看”,此句法之奇者,乃府中不得意之语。……余初笺将三、四联“悲”、“好”,连上为句法之奇。今细思之,终不成语。盖“悲”、“好”当作活字看。

  《瀛奎律髓汇评》:纪昀:八句终有拙意。许印芳:八句对。八句收到“宿府”,回应首句,法律细密。晓岚以词语之工拙苛求古人,吾所不取。冯舒:三、四之高妙,亦不在于声调。

  《杜诗详注》:朱瀚曰;“一枝”应“井梧”,“栖息”应“独宿”,格意精妍。

  《杜少陵集详注》:此秋夜“宿府”而有感也。上四叙景,下四言情。首句点“府”,次句点“宿”。角声惨栗,悲哉自语;月色分明,好与谁看:此“独宿”凄凉之况也。乡书阔绝,归路艰难;流落多年,借栖幕府:此“独宿”伤感之意也。玩“强移”二字,盖不得已而暂依幕下耳。”

  《唐诗贯珠》:此诗对起对结,而气自流走。

  《唐宋诗醇》:多少心事,于无聊中出之,字字沉郁。

  《读杜心解》:“独宿”二字,诗之眼。“悲自语”、“好谁看”,正即景自伤“独宿”之况也。“荏苒”、“萧条”,则从“自语”、“谁看”中追写其故。而总束之曰“伶俜十年”,见此身甘任飘蓬矣。

  《历代诗法》:写“独宿”之境,真主悲惋。令人想见其枕上踌躇,不能成寐。

  《岘佣说诗》:“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悲”字、“好”字,作一顿挫,实七律奇调,令人读之烂不觉耳。

  《唐宋诗举要》:吴北江曰:“永夜”二句皆中夜不眠凄恻之景,而不明言,故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