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孔夷 [宋](?-?)
孔夷,北宋哲宗年间的著名词人、书法家。字方平,号三楼。汝州龙兴(今属河南宝丰)人。学者孔旼之子。北宋哲宗元祐间隐士,隐名鲁逸仲。孔夷深受父亲孔旼的影响,终生不求仕进,唯以诗酒自娱。隐居滍阳(今河南),与李廌为诗酒侣,自号滍皋渔父。与李荐、刘攽、韩维为友。王灼《碧鸡漫志》卷二称其与侄孔处度齐名。黄升赞其“词意婉丽,似万俟雅言”(《花庵词选》)。《全宋词》录其词三首。事见《咸淳临安志》卷六六。其书法兼善草、楷、行各体。
正文 风悲画角,听《单于》、三弄落谯门。投宿骎骎征骑,飞雪满孤村。酒市渐阑灯火,正敲窗、乱叶舞纷纷。送数声惊雁,乍离烟水,嘹唳度寒云。
好在半胧溪月,到如今、无处不消魂。故国梅花归梦,愁损绿罗裙。为问暗香闲艳,也相思、万点付啼痕。算翠屏应是,两眉馀恨倚黄昏。
译文 悲风中响起画角的声音,听它所吹的《小单于》曲,一遍遍地来自城门的望楼上。为了投宿,我远行所骑的马急匆匆地赶路,来到一个孤独的小村,已满天飞雪。卖酒的市上,灯火已渐渐稀少,我住房的外面,纷纷乱舞的落叶正不断地敲打着窗户。我倾听着几声大雁的惊飞,它刚刚离开烟蒙蒙的水面,带着燎亮而悠长的叫声,飞向那寒冷的云层。
依旧是月照清溪半朦胧,到今天,没有一处不使我黯然消魂。我在睡梦中回到故乡,也只像罗浮山的一场梅花梦,这境况真愁煞我那穿绿罗裙的亲爱的人儿了。我不禁要问:暗里飘香、闲来吐艳的梅花,难道你也有相思之苦,将万点落花飘洒得如同泪雨一般?我料想在那翠绿屏风里的心上人,也一定在黄昏时分倚门而望,双眉正带着内心无限的怨恨。
赏析 本词写旅夜乡思。
上片通过听觉和视觉构成四幅各具特色的画面,即画角谯门、飞雪孤村、冷落酒市和寒夜惊雁。首句“风悲”两字刻画风声。风中带来阵阵角声,那是谯门上有人在吹《小单于》乐曲吧。画角是涂有彩绘的军中乐器,其声凄厉;画角飞声,散入风中,又曾经触动过无数旅人的愁思,“风悲”两字极为灵动传神。秦观《满庭芳》中对角声之哀也曾有描写:“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一“落”字见得谯楼之高,风力之...(上海辞书出版社 - 唐宋词鉴赏辞典(新一版) - 潘君昭)
评析 此词为旅夜怀乡之作。上阕写风雪孤村夜宿情景。以投宿孤村为中心意象展现了谯门、酒市与水云组合的郊野驿站的寒夜景象。下阕另开境界,由雪夜闻雁转为月夜思乡,委婉地铺写思乡情意。全词写景摹物,虚实相映,情景相生,前之孤村风雪,后之故国梅花,展现现景游子与幻境佳人彼此相思的离愁别恨,冷艳而深婉。
注释 南浦(pǔ):词牌名,原唐教坊曲名。用《楚辞·九歌》「送美人兮南浦」的句意。宋词借旧曲另制新调。双调,仄韵,也可押平声韵。
风悲画角:寒风中传来悲凉的号角声。画角:是涂有彩绘的军中乐器,其声音凄厉。
单(chán)于:曲调名。唐《大角曲》中有《大单于》、《小单于》。
三弄:三段乐曲。弄,演奏。三弄,演奏三遍。又乐曲一曲,叫一弄。
谯(qiáo)门:建有瞭望楼的城门。
骎骎(qìn):马行快速貌。
阑:残。
乍离:刚刚离开
嘹唳(liáo lì):大雁凄凉激越的叫声。
好在:依旧。
故国梅花归梦:《梅花曲》引起思归的梦想。
愁损绿罗裙:想起家里的爱人便愁坏了。绿罗裙,指家中着绿罗裙之人。
为问:试问。
暗香:指梅。
啼痕:泪痕。
翠屏:画有青山绿水的屏风,或翠玉镶嵌的屏风。
辑评 宋·黄叔暘《花庵词选》:词意婉丽,似万俟雅言。
明·李沧溟《草堂诗馀隽》:上是旅思凄凉之景况,下是故乡怀望之神情。
清·黄苏《蓼园词选》:细玩词意,似亦经靖康乱后作也。第词旨含蓄,耐人寻味。
清·陈亦峰《白雨斋词话》:此词遣词琢句,工绝警绝,最令人爱。「好在」二语真好笔仗。「为问」二语淋漓痛快,笔仗亦佳。
清·薛砺若《宋词通论》:尤以《南浦》一词为最婉约蕴藉,与少游《满庭芳》诸作尤神似,即置在《淮海集》中,亦为最上乘之作,馀子更不足与并论了。
近代·唐季特《唐宋词简释》:此首写旅思。上阕景,下阕情,琢句极警峭。起写风送角声,次写雪满孤村,所闻所见,无非凄凉景象。「酒市」以下,更写晚间灯火与云中雁声,境尤可悲。下片由景入情,乡思最切。「好在」两句,言见月销魂。「故国」两句,忆梅忆人。「为问」两句,承忆梅。「翠屏」两句,承忆人。以己之深愁难释,故思及对方之人,亦应是馀恨难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