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关于铁笼的两种解释
栏目读书短札
作者韩立平
期数2000年10期
  《毛猿》是美国作家尤金·奥尼尔一九二一年写的表现主义剧本,展现了邮船烧火工杨克与身俱来的野性及其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的尴尬处境。作者在杨克的独白中大量使用了极短的判断句式,如“我是新人”、“我是原动力”、“我就是钢”。杨克这种疯狂而自信的自我表述是无法在现代文明的语汇中找到存在的空间的。剧中同样是反抗资本主义物质文明的世界产业工人联合会也不能接受杨克,因为联合会的机构组织和体制与杨克的原始力量无法相融。杨克只能到动物园里的猩猩面前倾诉苦衷。但结尾却引人深思,杨克撬开铁笼放出猩猩,猩猩却折断了杨克的筋骨,把他锁在铁笼里直到他死去。
  《读书》今年七期上李工有先生的文章《生物圈:人类历史发展的怀抱》中有一句精辟的话是这个结尾的一种解释:“生物圈是以它与人类较量的失败来打败人类。”是的,人类用铁笼锁住猩猩证明人类与生物圈较量的胜利,而杨克被猩猩扔入铁笼最终死去却又证明了生物圈以它的失败打败了人类。
  还可能存在另一种解释:“毛猿”杨克是人类社会自身的异类。杨克被扔入铁笼其实是在被迫接受一个与人类社会同化的过程。而猩猩已完成了这一过程,走出铁笼与人类共处。第一种解释是乐观的,人类虽然失败,却可以从失败中反观自身,从而拯救自身。在第二种解释中,虽然人类没有失败,却是悲观的,因为在永无终结的同化过程中,人类永远也无法意识到自身的缺陷。在两者中,该如何选择呢?
  奥尼尔可能倾向于选择前者,他曾经说:“今天的剧作家一定要探挖他所感到的今天社会的病根——旧上帝的死亡以及科学和物质主义的失败。”
  也许更应为人类社会出现的“毛猿”感到乐观,因为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反思人类社会存在的问题以及人类与生物圈、与大自然的现存关系。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