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查
查
随便看看
标题
亏空与陷阱
栏目
《读书》平台
作者
陈光
期数
1999年01期
乐钢先生在《真问题的背后》深入挖掘疏理,揭示出更深更大的“陷阱”:现代性大陷阱。欧洲殖民主义对海外原料市场进行资本开发的同时,就为现代性在起点上设置了“陷阱”。资本主义作为亏损型体制,通过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和不平等的资源再分配,不但把“帐”做平,而且还是“高效益”的。西方国家的现代性亏空通过“坑”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把“陷阱”转嫁出去,表现为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陷阱。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过程也就成了先天性亏损型体系。
但是,这种亏损(“成本转移”)并不是让发展中国家全体人民平均负担,而是通过强权的内部不平等再分配让人民负担了亏空,权贵阶层依然是“高效益”的。由此,通过对现代性历史债务的追溯,乐钢先生把中国现代化陷阱的内在紧张消解淡化了:不平等起源于现代性的起点,现代化过程的不公正是由资本扩张过程的不公正“传染”转移形成的;由于公正造成的贫富两极分化不是权力单方面的腐败,权贵们只是替“资本”出夫收租弥补亏损,像是现代性“东家”的“狗腿子”。
乐钢先生认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起点与结果都不公平,原因是“市场对收入的分配从劳务向资本的严重倾斜,即‘资本贡献’对‘劳务贡献’的掠夺”。这与中国特色的不公正没有可比性,因为我们的社会资本至少在名义上是公有的,还没有出现代表“资本贡献”的阶层。中国特色的不公正表现为权力“贡献”对公共资源的掠夺,社会资产管理者的监守自盗、化公为私并不需要用市场的手段做掩护。我们目前的不公正不论多么粗暴多么不道德,同时也是“原始”的。
亏空与陷阱
书籍装帧优秀作品展览观后
角度、眼光及理论的升华
画卷·史诗·精神·激情
故作姿态与人穷志短
彭德怀
“道”之“臆解”
谈谈康德的《导论》
日出江花红胜火
令人发笑,又发人深思的书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