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两部长篇小说
栏目西书拾锦
作者冯亦代
期数1996年02期
  一九九五年春季,英国哈蒙尼出版社印行了英国作家马丁·艾米斯(Rartin Amis)的《信息》,美国的克诺甫书店出版了里查德·福德(Richard Ford)的《美国独立纪念日》。这两位作家都是在八十年代才出现在英、美文坛,权威的一九八七年《牛津版英国文学之友》和一九八六年《牛津版美国文学之友》上都没有列入他们的小传,因此对于他们的生平,笔者一时还无法奉告。
    马丁·艾米斯在《信息》出版之前,炒了他原来经理人的“鱿鱼”。这位经理人是他好友儒略·巴纳斯的妻子,新的经理人则是一个美国佬安德鲁·威利,眼前的英国报纸都称他为“狗腿子”或其他不敬的绰号。谣传他在英国版《信息》一书,就为艾米斯取得预支稿费美金八十万元,对一位文学小说家来说,八十万美金并不是一个等闲的数字,因此不少人对英国出版商哈泼与柯林斯书店能否赚回这笔预支稿费,抱怀疑态度。自从一九八三年英国作家威廉姆·高尔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金后,英国作家还没有得到如此巨款的。美国作家戈尔·维达尔曾说过一句名言“每次听到我的朋友得到成功,我身上都死了一部分。”从这里也可以看到作家们是如何的小肚鸡肠。
    对于艾米斯,读者必须为他考虑两点:其一,这一把特制茶壶里的风波完全适合于这部小说的主题,文学事业上嫉妒。第二,这是美国人很能理解的事情,他们听说一个作家可以得到八十万美金的预支稿酬,他们会说“伙计,放手去干吧。”对于艾米斯说来,他活到四十五岁能拿到这笔大钱,也就够风光的了。他是个有计划的作家,对他的写作事业,有一定的图谋。这是他在与传媒界访问时经常提到的。在他满怀信心的开始,他写了《雷切尔的文件》和《死婴》,其后有了立足点后,就写了《钱财》和《成功》;然后是较有份量的《伦敦原野》和《时间之箭》,现在则有这部写中年危机的小说。本书的护封上写着“费时五年,始得成书”,而美国的大作家索尔·贝娄则鼓钹齐鸣,吹嘘作者艾米斯是新生的福楼拜,再世的乔埃斯,使艾米斯顿时身价百倍。
    他虽然出身高贵,但是领域却限于人类灵魂,也就是伦敦的文艺景色。《消息》的主要角色是里查德·杜尔,一位年届四十的书评家、编辑和失败的小说家。他和格文·巴里是当年在牛津大学读书时的同室挚友。格文也是位作家,最近的一本新作引起了一阵热潮,使杜尔十分不自在。杜尔有个可爱的妻子,两个可爱的小家伙,当他听到格文的新作列名畅销书榜时,不禁妒火中烧,顺手打了儿子的一记耳光,也许这在文学作品中唯一的一次写到凌辱小孩的例子。他写了一批越来越晦涩的小说。平日抽烟,吸毒,酗酒,夜里想方设法使自己进入睡眠。他有阳痿病,医药无效。他最新一部小说的书名,为《没有书名》,内容使读他手稿的人无法接受,只要读到第十页,就为可怕的神经病症所侵袭。格文是威尔斯地方的人,有钱却又是个英国工党党员;一如在现实中为美国《纽约客》杂志吹捧艾米斯文章所说的那样。
  格文·巴里是个上帝的选民,除了患有膀胱的小毛病。他的成功之扶摇直上,正如里查德噩运之每况愈下。钱财源源从他的笔下流向他的腰包,他还在好莱坞开辟第二职业,同时也是一项小诺贝尔式文学奖金的候选人之一。他和一位贵族夫人结婚,她有钱有色,两人的性生活也十分美满。里查德的唯一安慰就是格文的文字发出臭气,这就是使他出名发财的根据。可怜的里查德最后再不能忍受了,他要设法对格文进行报复。他在伦敦到处寻找《洛杉矶时报星期版》,然后把这份报纸偷偷放在格文居处的门限上,外面附了一张纸条“送上你会发生兴趣的报纸一束,这就是出名的代价。永远是你的朋友约翰”,他认为那位虚荣的格文一定会整日整夜去查看那些成吨的报纸。
  这种逐渐声音越响的吱嘎,令人不安,也是一种复仇的方法。这场游戏是永无止境的棋局,是不是一位心怀妒忌的作家能承受这样一部小说呢?令人咋舌的是艾米斯在这一点上十分使读者眼花缭乱。自从他出版《钱财》时就是这样的。《信息》写得似乎在中流击水,但是读者还是可以找到一些足以燎原的星星之火样的言辞。不但到处隐喻,而且还可得对人世遭遇的顿悟,更有许多幽默;艾米斯甚至接触到别的幽默作家不敢碰的地方。
  艾米斯以前曾经选中一批冷酷无情的角色作为他小说中的人物。在《时间之箭》里是位纳粹死亡营中的医生。但在一位无能人物的头脑中却未能使一位失败的作家在高山草原的阳光下成为愉快的居民。谈到一个情人自杀时,里查德感到惊异“为什么许多作家的女友会自杀或是成为疯子”,他的结论是因为作家都是梦魇的人,而且也不能使他人从梦魇中醒来。作家是生活在人中间的,当他们枯寂一人时,他便使围绕着他的人也活得很艰难。看来这种真诚与艾米斯的聪明相提并论显得十分古怪,但是他是文学中聪明机灵的皇子,然而这种聪明机灵最终使人厌倦。因为这种聪明机灵成为空空洞洞甚至是虚无的了。即使如此,艾米斯还是仗着他的聪明机灵成为今日英国文坛上的佼佼者。
  里查德·福德一九八六年首次以《体育作家》中满心焦虑的不以传统主角品格塑造的主角弗兰克·巴斯孔勃登上美国文坛时,他已进入三十八岁的壮年了,由于他是个有非寻常观察力的普通人,他当了新闻记者还有一时期是短篇小说的写作家。但《体育作家》一书却使那些为炮弹震惊的美国读者精神为之一振。如今他已是四十四岁了,出版了他的第五部长篇小说《美国独立纪念日》。
  小说的主人公还是弗兰克·巴斯孔勃。他在一九八八年夏天,正在盼望七月四日那一个周末的到来。他要在那一天同女友莎丽·考德威尔见面,然后带着他十五岁大的儿子保尔去一家有名的棒球厅看棒球比赛。保尔还在悼念他的弟兄拉尔夫的死亡,不时还会像狗似的号叫起来。一群会诊的医生说他在智力上已超过他的年龄,而在情绪上则尚未发达成长。他曾经因为携带四大盒四号元素为女保卫人员逮捕而受审。弗兰克带他的儿子作此次小远足,认为是为了教育儿子;他还送了些礼物给儿子,其中有爱默生的著作《自律论》,以帮助他儿子从纪念七月四日看到人类的能力,进而理解人类有多少能力可以独立使用,如此等等。
  在《体育作家》一书中,弗兰克自命是动乱的六十年代的幸存者,还是T.S.艾略特《空心人》的传人,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是个还需要学习做一个能够随心所欲的人。他是个信奉罗斯福总统新政的民主主义者。他相信命运的选择有一定的限制,而且一个人变老还是件丢人现眼的事情,一个人之接近死亡意即趋向没落;他决心要像一切高贵的人一样不去自怨自艾得太多。他放弃了写作有关体育运动的文章,回到新泽西州的哈登姆镇去住在他已离了婚的妻子安恩的家里,改行做了个房地产经纪人。他积聚了些经验,不要把房产卖给任何人,同时也学到市场经济也就是不离人们欲求那末久远的前提。
  他把保尔带在自己身边,使他可以随时予以教育,其次则在同安恩还有第二次圆婚的机会,看来似乎好像不太会实现,因为他过去的妻子认为他是世上最玩世不恭的人,而且她已同六十一岁的嘉利·奥德尔那位建筑师结了婚。她对弗兰克说她之所以同他离婚,因为她不喜欢他,她之不喜欢他,因为她不信任他,她要嫁一个真心实意的人,事情就是这样明摆着。弗兰克愿意同他的女友莎莉在一起,但是这里也有问题。弗兰克同女人的关系,和他同其他的男人一样,是令人十分窘迫的。他每半年同至好的男友说上九十秒钟的话,弗兰克宁愿保持这样的习惯,因为可以使他进入一种他称为“存在的时期”,他需要真正的独立自主。
  他的另一问题是向黑人房客拉里·麦克利奥德和他的白人妻子蓓蒂收取房租,这一对黑白夫妻租住了他的二间屋子。弗兰克经常怀念过去他同黑人的房产经理人发生过肉体关系,她的被人杀害在这部小说里始终是个悬案。但他对麦克利奥德夫妇并不同情,因为他们是一对自以为一切正确的人。弗兰克认为他们终有一天会成为妄想狂,把自己家视为作战的壕沟,向军警开枪对射,最后是放一把火把房屋烧掉,还将屋里的人全部烧死。自然,这并不作为赶走他们的理由。此外,他还有一些看不入眼的房地产租户,各有各的故事,就不再赘述。
  在这部小说的四百五十一页薄薄的一本里,很少谈到美国独立纪念日,写的大都是弗兰克同他租户的往来关系。小说最后终于使他自己从“存在的时期”到达“永久的时期”,即他就可以同一般人一样做普通人的梦。不论他说什么做什么,同哪个人结婚,他的孩子们会变成什么样子,世界终能知道他这个人。里查德·福德在《美国独立纪念日》里塑造了一个角色,使读者了解他一如我们之熟悉隔壁的邻居,弗兰克·巴斯孔勃在美国的文学景观里终于得到了一席之地,那是里查德·福德用他讽刺幽默的机智和他独有的世纪末的聪明来写成的。
  Jeffrey Meyers,Edmund Wilson,A Peter Davison Book Houghton MiffilnCo.,Boston,554pp-
  Michael Shelden,Graham Green,The Enemy Within,Random House,NewYork,454pp-
  Marfin Amis,The Inormation,Harmony Books,New York,374pp.
  Richard Ford,Tndependence Day,Alfred A. Knopf,New York,451pp.
  附言:去年十一月是《读书》出版二百期的好日子,在一次《读书》同人的聚会上,丁聪谈到《读书》自创刊以来,每期都有他的画发表,没有脱过一期。小友们说我也是写稿未脱一期的,但我想想就在去年,送印刷厂排印的截稿期因春节放假提前,而我写的《西书拾锦》交稿没有赶上趟,未能在一九九五年四月号刊出,就此缺了一期。编辑同志当场嘱我补齐,因此这一期两个题目并为一个,写了较长的稿子聊以补过。望读者见谅我刊长文的原委和苦衷。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