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查
查
随便看看
标题
《中国文学译丛》
栏目
文化交流记述
作者
许明
期数
1980年08期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正在出版一套《中国文学译丛》(ChineseLiterature in Translation Series)。第一本是许芥玉编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学》(Literature of the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许芥玉是我国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毕业生,现任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比较文学教授,著有《中国文学舞台》(The Chinese Literary Scene)、《二十世纪中国诗》(TwentiethCentury Chinese Poetry)、《周恩来传》等书。据说尼克松、基辛格访华之前,曾参考他这本《周恩来传》。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学》全书共一千页,选译了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现在的中国文学作品,包括两百多篇选文。其中有诗歌、短篇小说、散文、一篇相声,还有小说、剧本和电影脚本摘录,以及一个京剧剧本。选集的第一篇文章是毛主席在一九四二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摘要)。其他选文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的内容:1、一九四九年以前的新民主主义革命;2、土改经验;3、朝鲜战争;4、社会主义建设;5、社会主义教育。
据印第安纳大学的海报说:许芥玉的介绍把文学与政治运动和思想斗争联系起来了,使美国读者更能深入了解中国的生活,了解中国有创造性的作家如何用不同的方法为革命服务。
《丛书》的第二本是钱钟书先生的小说《围城》,全书共416页,是贞纳·凯莉(Jeanne Kelly)和毛南山(译音)(Nathan K.Mao)译成英文的。据海报说原书于1947年出版,是一部讽刺喜剧。小说描写一个知识分子方鸿渐在抗日战争前夕回到祖国,在一所新开办的大学任教,遇到一些不学无术的假知识分子。这些人都成了钱钟书无情讽刺的对象。评论家认为“《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中最有趣的精心佳作”。印第安纳大学的海报还对作者做了简介:说钱钟书生于江苏省无锡市一个文人家庭,曾在牛津大学学习两年,主攻英文,并且精通拉丁文和现代欧洲文学。他建国前曾在中国西南联合大学等校任教,建国后一直留在大陆。
《丛书》第三本是曹禺的《原野》、是兰德(Christopher C.Rand)和罗约塞(译音)(Joseph S.M.Lou)合译的。此外还有萧红的《生死场》等。曹雪芹《石头记》的第一部分《黄金时代》和第二部分《海棠社》也在1979年再版了。
印第安纳大学还在1975年出版了一本《葵叶集——中国三千年诗选》(Sunflower Splendor,Th-ree Thousand Years of ChinesePoetry),是柳无忌和罗郁正合编的。柳无忌曾任中国西南联合大学教授;罗郁正是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生,现任印第安纳大学东亚语系主任。这本选集上起《诗经》下迄《毛泽东诗词》,共630页,是新出版的比较完备的中国诗选。可惜中国格律体的诗词大都译成了分行散文,未免美中不足。
《中国文学译丛》
从袁世凯看报说到韬奋办刊物
有谁曳杖过烟林
入门的津梁
说《稀世之鸟》
人的太阳必然升起
科学方法与性别
价值取向与文化整体
热情和义愤的喷发
知识、知识分子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