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查
查
随便看看
标题
读《诗经选译》
栏目
品书录
作者
佟斯
期数
1990年11期
“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意在普及中华典籍,这是令人称庆的。所见为第一批五十种之一的《诗经选译》。
远的不论,即以近年所出,诗经》的选注选译及全译本,便也不在少数。作为标明以普及为宗旨的大型丛书中的一种,总要显示其不同以往的特色,特别是着重于普及的特色吧。但细读之下,却以为未能称意。
若为学术论著,自不妨驳倒诸家,树一家之言。而“普及”的特点,却在于博采众说,虚怀以教,即胪陈有代表性的各家之言,向读者提供尽量多的视角,以多方为初习者示以入学门径为宜。这里,或也用得着“温柔敦厚”一说吧。那么,此册《选译》是否稍嫌输入定见了呢?
比如题解。
题解一道,最是歧见纷出。迄无定论者,也就够多。陈子展《诗经直解》中道:诗无达诂,诗无通故。有如“盲人扪象”,“瞎子断匾”。诗三百篇,义蕴精深博大,沉埋三四千年,有待发掘者不知凡几,甚矣诗之难解也!后之学者可不勉乎哉?这解《诗》之难,却也正是耐人寻味处。对此,本书采取了“就诗论诗”的原则。这不失为简便省事的方法,但却不是“普及”工作的最佳选译。
《诗经》的价值,除了本身之外,很大一部分存在于他人的理解(或日误解,曲解)及由此而带来的对文化史的巨大影响。为什么会有很多今日看来很荒唐的(如本书所说的“完全是一种牵强附会的曲解”,
读《诗经选译》
德国与中国
《飘》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西厢记新注》
苏东坡的“八面受敌”法
马克思恩格斯写的序跋
陈寅恪的一首诗
走出管理理论的丛林
有用的整理
何不食肉糜在西方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