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查
查
随便看看
标题
发见与解释
栏目
欲读书结
作者
王蒙
期数
1990年11期
回想起一九七五年秋天的批《水浒》,至今觉得大为叹服也大开眼界,毛泽东主席能从《水浒》中发现投降主义的路线问题特别是“架空”晁盖的问题,确实是独到之见。如果不是批来批去批到什么“右倾翻案风”上去了,倒是不能不承认这是《水浒》研究上的一种新见解,是把《水浒》读活了评活了,是一种不无根据的、言之成理的、令人啧啧称奇的一家之言。
毛泽东对另一部著名的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的说法也曾经大加宣扬,说《红楼梦》的主题是四大家族的兴衰史,“红”是写阶级斗争的,一上来就写了多少多少条人命,第四回“葫芦僧乱判葫芦案”是全书的总纲云云。
如果把四大家族改成贾氏家族(史、王、薛只是捎带着讲了一点罢了),把“兴衰史”改成“衰败史”、“衰亡史”(如要写“兴”,当然应该从宁国公、荣国公直至焦大的战功与创业讲起),我认为这种见解还是很警辟的,而且,这种说法更富有大处着眼的概括力。再说,似乎没有必要必得把“家族兴衰”说(自衰溯兴、拨乱求“理”,当然也说得通)与“宝黛爱情主线”说、“色空观念主题”说、乃至“封建社会百科全书”说等对立起来。谁也怪不得,只能“怪”曹雪芹:他的“红楼”写得太立体、太全乎、太生动了,你无法用一两句简单明快的语言说清它的主题、题材、主线。从命运演变、时间长河的流动、即从纵的发展的角度看,确实是“兴衰史”或“衰败史”,没有对这个衰败过程的切肤体验与细致体察,哪儿来的“色、空”“好、了”,哪儿来的“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因嫌纱帽小,致使枷锁扛”“乱轰轰你方唱罢我登场”?至于宝黛爱情,那是对于兴衰相当漠然的本书的主人公宝玉最为珍视最为悲哀的记忆。从情场忏悔录——“情僧录”的角度来看,当然是“主线”。
发见与解释
千言万语 何若莫言
槟榔与咖啡
学府、园林与社会之间
张戎的《鸿:中国的三个女儿》
谁之责任?何种伦理?
多带一只眼睛看时尚
残酷的写实
读列昂捷夫的《活动、意识、个性》
在堂吉诃德的甲胄之后 下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