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查
查
随便看看
标题
最新小说一瞥
作者
朱伟
期数
1990年10期
近来小说界装模作样的东西越来越多。比如:装孙子,装假洋鬼子;装深沉,装幽默;装性错乱,装精神病,装假反革命……胡乱套上各种各样的伪装服,把自身本来有价值的形态遮盖起来,摆出各种各样向大众表演的媚态。一本刊物,常常因为一两篇这样的作品,就使人倒了胃口。
近日读迟到了半年的《中外文学》,很偶然读到排在最末条的鲁一玮的《短篇小说二题》,吸引我的首先就是它的本色与朴素。它的开篇,既没有那种“阳光明媚的白天,我的名字叫‘沉睡的黑夜’”式的呻吟,又没有那种一开场就要“没日没夜地围着塌陷了的广场奔跑”的夸张,极散淡极普通就开始了叙述:
“那天晚上,你怎么想的?”
熊辉没吭声。
这两个短篇,一篇叫做《去理发》,叙述主人公熊辉去理发的过程。题名是《去理发》,题意的阐发却选择了主人公在去理发路上遇到的一件很偶然的自行车相撞事件。去理发实质只是一个意义并不重要的空壳,重要的是这么一个撞车事什里所蕴藏的生活的容量。作品非常细致地描述了熊辉的视角所看到的冲突与缠绕的过程。这是一次普通到了平庸程度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的撞车事件。两辆自行车在一个交叉点上相撞,而撞车双方又是一对气质绝不相同的异性,于是冲突便不可避免。鲁一玮抓住的就是这一极普通的生活现象,他用五千字的篇幅,组织了一个由三个层次组成的结构。第一个层次,熊辉看到的是女人的蛮不讲理与男人的谦和忍让。在这个层次里,熊辉看到的违反交通规则的是女人。女人骑自行车从右边拐到左边,逆行,她违反了交通规则反而先发制人,说是男人故意撞她,并进而诬陷男人撞她是要流氓为了摸她的大腿,显然是那种耍泼的无赖的形态。第二个层次,是一个旁观老者向熊辉的讲述。从这位老者的角度观察,则事件的态势发生了游移。老者看到的是男人骑车方向出现错误,是男人伸过手,长长地伸出了胳膊。老者认为,这种事,压根儿就不该管。那么男人是不是故意要耍流氓呢?作者并非交代,但意图明显是潜伏着的,第一层次确定的道德评判也明显产生了动摇。第三
最新小说一瞥
田中正俊与日本人的“战争体验”
诗的窗户
读与卖
“评论的自由”二题
夕阳山外山
站在哲学的水平上
《历史小故事丛书选辑》序
说《稀世之鸟》
实况的浓描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