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谈《玉台新咏》英译本
作者李贻荫
期数1988年08期
  我国最早出现情诗,要推《诗经》里的若干片断;但是整本情诗集的出现,要推《玉台新咏》。成书约在公元五四五年,由徐陵受梁简文帝(萧纲)之命纂辑,分十卷,收一百零五位诗人(除佚名及难考者)的情诗六百五十六首;上起公元后一、二世纪,下至六世纪中叶。明代刻本增收百余首,但有杂伪;《续玉台新咏》又收诗一百六十二首,评价均不如宋本《玉台新咏》高。
  此书中的若干名篇如《古诗十九首》、《孔雀东南飞》早已有人译成英、法等多种语言。但整本的译成英语,要推一九八六年版企鹅丛书本,由英国翻译家柏丽尔(Dr.Anne BirrelI)译,华德生①(BurtonWatson)作序。译本有如下几个特点:一、吸取了现代研究的一些成果:如宋本、明刻所订枚乘之作《古乐府诗六首》、《杂诗九首》,经近人罗根泽考证是讹误。这个译本(以下简称《玉译》)改为“佚名”之作,是有根有据的。二、注释详尽:情诗加英文注释七百余条,徐陵《序》注释七十三条,可谓量多。例如dragon在我国古诗里的涵义,解释八款(象征吉祥、象征皇帝、象征司云雨之神……);Weaver(织女星)在我国古代神话里的意义,用两百多字解释,可谓质高。三、提供背景资料多,便于译诗读者理解和欣赏——除华德生《序》解释中国情诗的特点之外,有《中国纪元表》、《南朝时中国主要地名图》、《英汉诗题对照表》(《玉译》加的英文题目是为了加深译诗读者的体会,例如卷一《古诗八首》的第一首是《上山采蘼芜》,英译加题Bittersweet:“苦中有甜”),书前有Introduction解释书名的由来、编者、作者、纂辑时代背景及目的,妇女的形象,描写的技巧……。
  除此之外,《玉译》对原书的处理也有独到处。第一是把诗人(附带提诗)的姓氏、别号、学名、官名(如梁简文帝是官名,萧纲才是他的姓名)、出生地、出生年代、主要作品,等等,尽可能多地加以介绍。这一点可以说不仅对英译读者有帮助,对我国研究“玉学”者也提供了方便。第二是解决了句读的困难。我国古典诗文多不分段落、句读、标点,《玉译》如《孔雀东南飞》分二十七段,每段不仅有比较独立的涵义,而且句读之间加了标点,这样才便于理解,符合英诗的特点。第三是全书分十卷,但每卷之间如何划分,原书比较笼统(虽然大体是根据诗出现年代的迟早编排的)。《玉译》在每卷卷首都加以副题,概括该卷主要内容,如卷一“公元后一、二世纪情诗”,卷十“公元后三至六世纪短情诗集锦”。又,原书把徐陵《序》摆在卷首,《玉译》考虑到两点:在重要性上来说,情诗是主,徐序是次。在体例上来说前者是诗歌体,后者是骈文体。先译情诗、然后把徐序作附录译在后面,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以下专就翻译技巧谈谈我的看法;不妨归纳为三个难点,两个疑点。
  第一个难点:典故的翻译。这里只引徐陵《序》的首四句为例。原文:
  夫凌云概日。由余之所未窥。千门万户。张衡之所晋赋。
  英译:
  Now,
  Cloud-conqueror and Sun-high
  Are palaces such as Yu-Yü never glimpsed.
  Their ten thousand gates,one thousand doors
  Were once rhapsodised by Chang Heng.
  这四句话中有四个典故,“凌云”、“概日”是神话中的宫殿,因为译出了palace不加注释;“由余”与“张衡”是两个人名,不加注释译诗读者难以理解,故分别注明,前者是春秋时代人物,曾助秦穆公伐西戎;后者是汉代著名科学家、诗人,其《二京赋》为名篇。对难易不同的典故作分别的译法,处理是比较恰当的。
  第二个难点:叠词的翻译。叠词可说是方块字的特点之一;叠词叠译能保存原作丰姿,但往往不易找到一个英词与之对等,以至成为难点。试举《青青河畔草》六组叠词之一为例加以比较和说明:
  盈盈楼上女……
  亚瑟·韦利译:Sad,sad.The lady in the tower.
  伯特·华德生译:Plump,plump……
  翟理士的办法是叠词不叠译,庞德(Ezra Pound)的办法是“可叠者叠之,不可叠者不勉强”②,此句未用叠译法。唯独《玉译》译成:
  Sleek,sleek a girl upstairs,……
  其中sleek与“盈”的含义是最接近的;试比较:《广雅》:“赢,容也”;就是多仪态的意思(“盈”通“赢”)。LONGMAN:(too)neat,fashionable,or stylish in appearance.相形之下,比韦利及华德生译均较贴切。
  第三个难点是:双关与隐语的英译,以下试举一例;见卷十第一首《古绝句》。
  藁砧今何在  山上复有山
  何当大刀头  破镜飞上天
  《玉译》:
  Pounder,where are you now?
  Over the hill there lies another hil1.
  When will you dagger-hilt?
  When broken mirror flies up in the sky.
  (This poem is a series of puns,which translated andread as follows):
  "Lover,where are you now?"
  "I have gone away."
  "When will you come back?"
  "When the waning moon flies up in the sky."
  原诗四句含四个双关隐语:1.藁砧:原指古代剁草工具。古汉语谐“丈夫”、“情夫”。2.第二句隐“出”字。3.大刀头:剁刀的刀环(谐“还”音)。4.破镜:指半边月。
  《玉译》先照字面译,然后译出内涵隐义,是根据明刻本所加的注释——中文原本也要加注读者才能理解,英译不仅分别译出表层和深层,而且在Notes里解释pounder,dagger-hilt,(broken)mirror,使译诗读者能够深窥其义。(可惜第二句未注“山上复有山”即“出”字。)
  次就两个值得商榷的译法提出个人的看法。
  第一个——不作“同性恋爱”处理为好。卷九有一首《越人歌》,原序原歌为:
  楚鄂君子修者。乘青翰之舟。张翠羽之盖。榜栧越人悦之。櫂檝而越歌。以感鄂君。欢然举绣被而覆之。其辞曰。
  今夕何夕兮。
  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
  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心几顽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
  心悦君兮君不知。③
  英译:
  PREFACE.The ruler of Ngo kingdom in the state ofCh'u,Tzu-hsi,was travelling in a blue-plumed boat witha kingfisher awning.The Yueh oarsman fell in 1ove withTzu-hsi,and sang a song as he plied the oars.The rulerof Ngo was touched.Full of desire he raised his embr-oidered quilt and covered the boatman. His song wentlike this:
  Tonight,what sort of night?
  I tug my boat midstream.
  Today,what sort of day?
  I share my boat with my lord.
  Though ashamed,I am loved.
  Don't think of slander or disgrace!
  My heart will never fail,
  For I have known my lord.
  On a hill is a trce,on the tree is a bough.
  My heart delights in my lord,though he will never kn-ow.
  《玉译》在 Introduction中有这样一句话:
  When a man is featured in the poems,he is mostlyportrayed as a homosexual love object akin to the way awoman is presented,or as a man mourning the deathof his wife or mistress.
  提到“同性恋爱对象”(着重线是本文作者加的)。就《玉台新咏》中的另一诗《娈童》(英译为My Favoured Boy)看,可以理解为“同性恋爱诗”(本文不打算就此深入讨论)。《越人歌》的情况与此不同:诗中提到的“鄂君子修”显然是男性,而“越人”理解为女性、比理解为男性合理些(《玉译》均作男性)。理由如次:
  一、原序“欢然举绣被而覆之”,以及歌辞“蒙羞被好兮……”等四句,说明描写的是鄂君某次在船上跟船家女的“风流韵事”。在封建社会里,统治阶级也可以调戏和玩弄娈童,但后者是被豢养的、“合法的”泄欲工具,既无必要作“船上偶见”来描写,也不会出现诗里描绘船家女的那种又羞又喜的复杂心情。
  二、据我国的古籍,如《越语》、《河击歌》所载,秦以前越地女子跟男子一样善“櫂檝”。
  三、从我国文化背景来看,人们对“龙阳癖”是嗤之以鼻的,怎么可能纳入“越歌”之内,又让娈童自己去唱呢?
  (如果“越人”是女性,oarsman是否要改成oarswoman、oarsgirl?boatman是否也要改成boatwoman、boatgirl呢?这属译技范围。)
  第二个值得提出来讨论的是,《玉译》对原作是尽可能“信”,但也有个别“信”得过头,得其“形”而失其“神”的地方,这里只举一例;见王僧孺《持衣》诗:
  下机鸣西朓  鸣砧遽东旭
  芳汗似兰汤  雕金辟龙烛……
  尺素在鱼肠  寸心比雁足
  I leave my 1oom,the slanting moon speeds west,
  Pound my block,the glowing sun hurries east.
  Sweet sweat 1ike an orchid rinse.
  I avoid carved gilt dragon candles……
  My foot of silk lies in the fish's bel1y,
  My inch of heart relies on the webbed goose,
  这首诗主要借“俦衣”、“砧杵”,描写妇女盼望远方的丈夫早日归来。《玉译》前四句不仅“信”,而且保持了一定的半韵。美。只是末两句硬译“尺素”(“鱼传尺素”就是传递信函),“鱼肠”(有典),“雁足”(在雁足上系书寄音讯),然后又在Notes里加三个注解,要译诗读者去三次查阅,未免有点“过犹不及”,一则增加了译诗读者的“负担”,二则丧失了原诗的一部分丰姿,得之于“形”固多,失之于“神”也不少。
  总而言之,《玉译》就编排释注、精审细考来说,无懈可击;就翻译技巧来说,即使有些值得商榷的地方,也是瑕不掩瑜,美多于疵。近年来国外(包括日本汉学家)对“玉学”的研究,成果很多、收获很大,《玉译》可算其中之一。过去国内还有少数人视《玉台新咏》为不登大雅之作,重视得颇不够;但愿《玉译》问世与本文评介,能在“情海书山”里引起点点回响。
  一九八八年早春于长沙水电师院
  ① 华德生译过《庄子》、《中国抒情诗集》,得过哥伦比亚金质奖。
  ② 一般情况下,这种译法比较合理。参看拙作《试论古诗中叠词的英译》,《外语研究》,一九八八年。
  ③《玉译》据明刻本。宋刻本无括弧内四句。标点亦按明刻,见成都古籍书店影印本。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