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周易》可作古史观
栏目品书录
作者徐建融
期数1987年01期
  《周易》是一部怎样的书?
  有说是一部卜筮书的,确实,《易经》中的六十四卦卦辞、三百八十四爻爻辞,在上古时常被用作决疑惑、占吉凶的征符;有说是一部哲学书的,诚然,《易传》中的“十翼”对卦辞和爻辞所作的解释、引申和发挥,包含了十分丰富的哲理;有说是一部科学书的,据说莱布尼茨的创始二进位制数学,便是由翻译《周易》的图象而得到启迪;有说是一部美学书的,特别是《贲卦》——“贲者,饰也”,分明标帜了传统以“白贲”为美的审美理想的源头,……古今中外,说《易》之书多至二、三千种,或言象,或言理,或言数,或言事,或言先后天,头绪纷杂,各执其是。其中固多“瞎子摸象”的片面真理,亦不乏牵强附会的离奇之见,致使后世读《周易》者,大有如读天书之慨,坠入五里雾中而不能出。
  近人胡朴安先生积数十年研究《易》学之功,著成《周易古史观》一部。是书于汉宋诸家门径之外,另辟新途,独创新论。“本《序卦》之说,于古史立场而解说之”,以“《乾》、《坤》两卦是绪论。《既济》、《未济》两卦是余论。自《屯卦》至《离卦》,为艸昧时代至殷末之史。自《咸卦》至《小过卦》,为周初文、武、成时代之史。本卦辞、爻辞、《彖》辞、《象》辞,字解而句说之”;“其尤可注意者,其字之解说,每合于文字学之初义”,“而与从文字学考见之古代社会,互相参证也”。这不啻是“以大观小”地对《周易》作了一次宏观的统摄。打开《周易古史观》,我们的眼前立即浮现出一幅中华民族远古时代的政治风俗画长卷:耕种诉讼,攘夺会猎,男婚女嫁,周革殷命,……真是大泽龙蛇,风风火火,“弥纶天地,无所不包”!这是一幅多么蛮野、壮观而又激荡人心的世界图式!
  “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系辞·上》)从来说《易》者,皆以卦爻为主,粘着固执,胶柱鼓瑟,特多阴阳玄妙之谈。胡朴安先生的这部《周易古史观》却大胆地撇开卦爻,以卦爻为古人未有文字之先记载一切思想事物的符号,所谓“初、二、三、四、五、上”云云,也不外是记录之列的次序,如同今天的卷册标记,并无实际的意义。这一构想,无疑是经得起推敲的。这样一来,卦爻便被剥去了神秘迷信的外衣,还原为实实在在的静止符号,解读这些符号,便活现出积淀于其中的“鼓之舞之以尽神”的动态历史。要知道何谓“变而通之”、“得意忘象”吗?这就是。
  对这部《周易古史观》,胡先生是颇为得意的,自序:“以古史说《易》,为自来《易》家所未有,自我启之,为我个人之成功,则可断言也。”不过,执古史观以摒弃科学、卜筮诸观,断言《周易》“决无科学之价值”、“丝毫无一点卜筮意义”,未免因大失小。我以为,以古史观《周易》,并不与卜筮、哲学、科学、美学诸观相矛盾,而恰恰是为卜筮、哲学、科学、美学诸观提供了一个相互印证、相为发明的宏观参照的动态背景,更有助于我们立体地认识、完整地把握《周易》繁复庞杂的思想体系。今天,这一任务已经历史地落到了我们后学的肩上。
  (《周易古史观》,胡朴安著,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六年五月第一版,1.70元)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