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丰子恺绘画鲁迅小说》
栏目品书录
作者张科
期数1983年04期
  本书系绝版多年的丰子恺《漫画阿Q正传》与《绘画鲁迅小说》的合集。共收丰子恺为鲁迅的九个短篇小说所作的绘画一九三幅。


  丰子恺对鲁迅的小说熟读揣摩,深得原著精神。他采撷鲁迅小说的典型情节形诸画面,以高度的艺术功力,形象地点出小说的题旨,与鲁迅小说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漫画阿Q正传》以幽默的漫画笔法画出了一幅幅人生社会相。画家与鲁迅对阿Q同取“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创作态度,将原著中阿Q的“精神胜利法”这一性格特征,形神毕肖地再现在绘画中。而《祝福》的二十四幅绘图,生动细腻而有层次地反映了旧社会“四权”如何把一个善良勤劳的劳动妇女一步步地推向死亡的深渊的途程,充分表达了原著控诉、反抗封建礼教的主题。
  《丰子恺绘画鲁迅小说》近二百幅画页,每幅画面都有生动有趣的人物,画家并不以简单的“形似”为满足,而以高度提炼强化的艺术手段,富有神韵地塑造原著的视觉形象,表现出经过精心处理的艺术的真实。阿Q的画面形象诸如被假洋鬼子棒喝、与小D殴斗、向吴妈求爱、土谷祠畅想、乃至被游街示众等画面都较准确地传递出阿Q这一典型形象的复杂个性。画家往往用寥寥数笔勾勒出人物特征,看似稚拙,实则寓意不俗,耐人品味。如《明天》中单四嫂于宝儿死后,独坐床沿、面对纺车的神态;《风波》中七斤手执长竹烟管坐在门槛上发急的形象;《药》中华老栓和华大妈注视着小栓吃“人血馒头”的构图等,都是平中寓曲、拙中见奇的人物速写,于传神写态处意境独出,给人以妙趣横生、拙中有美的强烈感染力。


  幽默、夸张、含蓄、极富有讽刺性,是丰子恺绘画艺术特点,这在本书中也充分地体现出来。书中画面造型“敢以少少许,胜人多多许”,如同朱自清评丰子恺漫画所言:这些画是“带核儿的小诗”,有“橄榄味”。丰子恺曾作诗谈自己的漫画,其中有诗句云:“最喜小中能见大,还求弦外有余音。”这两句诗正是丰子恺绘画艺术的高度概括,也与朱自清的评价相吻合。在欣赏《丰子恺绘画鲁迅小说》一书中,读者是能不断地尝到这种“橄榄味”的。
  丰子恺早年研习西画,懂得解剖和透视。他曾到日本留过学,接触过日本的浮世画和日本文学。他又是弘一法师(李叔同)高足,从弘一学绘画书法,勤奋苦练,下过很久的功夫,深受李叔同这位才华惊世的一代名师的艺术熏陶。丰子恺熟悉中国古典诗词,从源远流长的中国民族文化传统中继往开来,终于放下油画笔,拿起中国的笔砚、宣纸,成为近代中国的第一个具有民族形式的漫画家。《丰子恺绘画鲁迅小说》的成功,是与丰子恺深广的文化修养和对艺术的不懈探求分不开的。
  文学作品的绘画插图,是一种独立的美术体裁,又是美术和文学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鲁迅说过:“书籍的插图,原意是在装饰书籍,增加读者的兴趣的,但那力量,能补助文字之所不及,所以也是一种宣传画。”《丰子恺绘画鲁迅小说》一书,不仅为我们深入理解鲁迅小说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画幅,而且也为我国新书刊的绘画艺术提供了宝贵的传统和值得借鉴的经验。
  (《丰子恺绘画鲁迅小说》,浙江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二年四月第一版,1.00元)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