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中国第一家民族保险公司
栏目短长书
作者何英
期数2005年09期
  关于我国第一家民族保险公司何时创设,是何名称,历来学界多有争议,莫衷一是。究其原因,实为保险史资料稀缺,零星分散,爬梳不易,某些资料书中不当甚至错误之处,仍被各种保险论著转载引用,长期以来,沿袭成规,误以为真。笔者归纳,学界对此问题的观点主要有:以《上海新报》同治四年五月初三(一八六五年五月二十七日)刊登的广告“新开保险行”为据,认为我国第一家民族保险公司是义和公司保险行;以《中国保险年鉴》及《交通史航政编》等资料书的有关记载为据,或认为我国第一家民族保险公司是仁和保险公司,或认为是济和保险公司,或认为是仁济和水火保险公司。而笔者根据多年来对保险史料的爬梳整理认为,这两种观点都值得商榷。
  保险业在近代中国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行业,它作为一种新的商业服务行业由外国资本于一八○五年引入中国。正像对外贸易需要买办、买办化商人一样,外资在华保险公司也要利用中国有关的商业资源。一八四二年以后,当自由贸易代替了垄断性的公行制度时,外商们发现要与中国同行建立直接接触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语言上的困难和货币的复杂以及中国商业惯例、社会习俗不同已是中外之间自由和直接交易的主要障碍。各个口岸挟资营运的内地商民“与各夷语言不通,气味各别”,因而“向不与夷商对手交易”。随着中外贸易的发展,对商业中介人的需要变得更加迫切了。这样,作为居间人或代理人,为外资保险公司招揽业务、协助经营的华商“保险行”应运而生。
  同治四年五月初三起,《上海新报》连续二十七天刊登了一则题为“新开保险行”的广告:
  新开保险行
  谨启者:自通以来,设有保险之行。以远涉重洋,固能保全血本。凡我华商无不乐从而恒就其规也。由来虽久,无如言语不同,字样迥别,殊多未便。爰我华商等议开义和公司保险行,保家纸系写一面番字一面唐字,规例俱有载明,并无含糊。倘如贵客商有货配搭轮船或是夹板往各口者,请至本行取保,决不至误。特此布闻。
  同治四年五月初一日
  上海德盛号内开设义和公司保险行启
  这是迄今为止所能发现的最早的关于我国保险代理人的资料。由于中西“言语不同,字样迥别”,影响了外商保险公司的展业,所以要由义和公司保险行从中牵线搭桥,保单一面外文,一面中文,达到了中西沟通,一清二白的目的。义和公司保险行是为我国第一家保险代理人。此后,华商“保险行”不断见诸报端。
  华商“保险行”不是外资在华保险公司。托马斯·诺克斯,一个曾在远东经商的美国商人,一八七八年在《哈泼斯新月刊》(Harper’New Monthly Magazine)上面发表了一篇题为《买办人物》的文章,讲到“在所有的中国口岸,都有华人的钱庄,华人保险行,华人贸易团体,华人轮船公司以及其他企业。所有这些都由华人主管,为华人资本所支持。还有华人的进口商和出口商”。华商“保险行”由中国人主管,为华人资本所支持(还有华人的进口商和出口商)。所谓华人主管、华人资本实际就是通商口岸的买办化商人,如义和公司保险行所在的上海德盛号乃是一家同英商怡和洋行做生意的闽粤著名的华商行号。在外资企业尤其是保险公司纷纷抢滩中国,大获其利的情况下,这些中国商人卷入其中,他们是外资保险服务的推销商,是“二传手”,他们代其招徕客户,为外资保险的经营服务,自己则得到相应的佣金(如扬子江保险公司“所有经保扣用以每百两扣还拾贰两”;域多利亚保火险公司“每年生意赚银在百分之内提二十分派付有分之保险回用银”)和可能的相关收益(如客、货栈上房率提高,稳定和扩大了客户网络等)。
  尤其要说明的是华商“保险行”不是民族保险公司。它们是通商口岸大大小小的商号、买办化商人为获取收益而进行的新业务开辟或者说旧业务的延伸。这些“保险行”本身具有相对固定的客户网络,例如丝茶商、匹头商等,它们与外资企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进行对外贸易赚钱。另一方面,这些“保险行”利用自身的条件,为客商提供货仓、食宿、银钱往来、商业信用等方便,进而为外商保险牵线搭桥。它们自己不创造保险业的规则,只是在遵循保险规则的前提下开展业务,所以,前期主要为外商在华保险服务,到后来也可为民族保险服务。
  总之,在十九世纪的中国,保险市场的中介主体是兼营性的华商“保险行”,它兴起于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义和公司保险行是我国第一家保险代理人。
  上海出版的《保险年鉴一九三五年》下篇第一章第一节“保险之起源”中指出:“惟一八八五年(清光绪十一年)中国招商轮船局鉴于船舶出险频繁,特创设仁济和保险公司,此为我国经营水火业务之先河。”一九三七年《中国保险年鉴》上编第五十三页记载:“仁济和水火保险公司为我国保险公司首创之第一家,成立于前清光绪十一年。”紧接着又说:“仁和、济和两保险公司,办理船栈客货保险,其后并为仁济和公司。”一九三七年《中国保险年鉴》的记载显有矛盾,所谓第一家的仁济和公司是由仁和与济和合并而成,那就不是首创。所谓一八八五年创设仁济和,那么仁和与济和应在一八八五年之前成立。据《交通史航政编》记载:“光绪元年……十一月,(轮船招商局)另招股设立保险招商一局,以分仔肩,名为济和保险公司。……二年六月,又另招股份设立仁和保险公司。”这些记载互相矛盾,不可采信。究竟我国第一家民族保险公司是哪一家呢?
  笔者认为,光绪元年十二月初一(一八七五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在上海成立的保险招商局是我国第一家民族保险公司。这可以从保险招商局的招股广告、时人对其设立的评论、保险招商局分红告白以及轮船招商局的会计年度账略中得到查证。
  光绪元年,由轮船招商局总局筹组“保险招商局”,由总办唐廷枢(景星)、会办徐润(雨之)发起集股十五万两。为招股宣传的需要,他们于十月初四(十一月一日)在《益报》,十月初七(十一月四日)起又连续十二天在《申报》刊出《保险招商局公启》如下:
  窃维保险之设,起自泰西。……惟中国于保险一事,向未专办。现在轮船招商局之船货,均归洋行保险,其获利既速且多。是以公同集股,由唐景星、徐雨之二君总理其事,设立保险招商局,……本局今议酌中办法,集股一千五百分,每股规元一百两,共成保险本银十五万两。……如有愿附股本者,请先就近赴局报名。截至十一月二十日以后一概不收。议自光绪元年十二月初一日起至二年十二月底止,试办一年。……至各局账目总规上海保险招商局,周年汇算结总,倘有盈绌,集众公议,照股均派,各无异言。除收到股本之日,填给股票收执,以昭信守外,今将议办情况,缕陈大概并将各口员董开列于后……
  光绪元年十月初七保险招商局公启
  对于保险招商局的创设,社会各界都很关注和支持。《申报》发表《保险招商局公启》的当天,同时刊出《华人新设保险局》的评论:
  阅今日本报所列之新告白,知华人有创议开设保险公司一举,取名保险招商局。……查华商装货保险为习者,已实繁有徒,而向设保险公司者,惟西人独擅其事。今见华人倡设此举,想华商无有不为之庆喜者。……乐附股者势必不少……
  果然,由于华商“投股逾额”,保险招商局遂将原定总股额十五万两扩大为二十万两。光绪二年三月中旬保险招商局“业经办有成效”,应客商要求“分设东洋”。
  光绪三年正月保险招商局上海总局在《申报》上发布分红告白:
  保险招商局总局告白
  启者:保险招商局总局自乙亥(一八七五)十二月初一日起至丙子十二月底止连闰共计十四个月……所得余利银两谨定于二月初十日按股照派……
  丁丑正月二十五日 谨启
  唐廷枢、徐润于光绪三年三月初五——十三日(一八七七年四月十八日——二十六日)在《申报》连载了《轮船招商局第三年账略》,对保险招商局的设立时间予以进一步确认,现节录如下:
  轮船招商局第三年账略
  轮船招商局自光绪元年七月起至二年六月底总结采结各账并照章办理情形节略……是以去年冬月、今年六月,先后另招股份设立保险招商一局及仁和保险公司,以分仔肩……
  光绪二年十二月日
  轮船招商局唐廷枢徐润谨识
  那么,中国近代史上究竟是否存在过仁和、济和与仁济和保险公司?若存在过的话,它们分别是何时何地创设的呢?据笔者查证,仁和、济和与仁济和保险公司确曾存在过,现就其创立情况分别简述如下:
  光绪二年闰五月十二——六月十三(一八七六年七月三日——八月三日)徐雨之、唐景星、陈茇南、余富庭等人在《申报》上刊登《仁和保险公司公启》:
  盖保险招商局之设,自乙亥(一八七五)腊月开办,……每因投保逾额,至代转保于洋商,傍落利权能无介意?某等思维再四,允宜循照成章,广集厚资,别分一帜,因与茶商及各帮公议,另立仁和保险公司。现已集资八万两,再招十二万两,共成二十万两,分作二千股,每股一百两,准于七月朔开办。”光绪二年七月初一(一八七六年八年十九日),仁和保险公司在上海开张。
  徐润也回忆道:“光绪二年丙子……又与唐景星翁、陈茇南翁、李积善堂等集股本二十五万两,开设仁和水险公司。
  光绪四年二月十二(一八七八年三月十六日)始,《申报》上以上海保险招商总局的名义连续一个多月刊载了《招集保险股份》公告:
  ……轮船招商局自设仁和保险以来,……每多逾额,历向他处转保,统年计之,为数甚钜,利权外溢,诚可惜也。且有储栈各货屡有来局相投保者,而仁和公司以专保船货并不兼保栈货,因此溢利亦非浅鲜。兹拟招集股银二十万两,专保仁和所保逾额,并试办招商局栈储各货保险,目之曰济和船栈保险局……
  保险招商总局又招股二十万两另行设立“济和船栈保险局”,于光绪四年三月十五日(一八七八年四月十七日)在上海成立。光绪八年(一八八二)济和船栈保险局在原基础上,增资至五十万两,扩办为济和水火险公司。
  光绪十二年正月(一八八六年二月),仁和、济和两家公司召开董事联席会议,决定合并为仁济和水火保险公司,股本为一百万两,新推八名董事。
  由此可见,保险招商局——仁和保险公司——济和船栈保险局——济和水火险公司——仁济和水火保险公司,这就是轮船招商局自办保险在几年时间内走过的一段不平坦路程。不论保险招商局还是仁和、济和保险公司都是招商局倡办的保险类附属企业。
  综上所述,很显然,光绪元年十二月初一(一八七五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在上海成立的保险招商局是我国第一家民族保险公司。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