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象的孤儿院和学校
栏目风情录
作者黄洽(中国)
期数总第 13 期
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由于人们的猎捕和热带森林的砍伐,世界上的象一天少似一天。有时母象被捕和被杀,幼象便失去了慈母,得不到“抚养”,孤苦零丁地死去。在过去的30年里,亚洲象的头数灾难性地下降,目前只剩下2.8万—4.2万头。据最近的估计,非洲象还有134万多头,但是由于非洲象牙贸易而进行广泛的偷猎,象遭到灭顶之灾,头数急剧地下降。
现在的亚洲象和非洲象,是曾经生活在地球上的23种象中,留存至今的最后的两种了。专家们指出,如果不采取保护措施,本世纪末,象就有可能在地球上绝迹。
有鉴于此,斯里兰卡远见卓识的动物学家,在1974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象的“孤儿院”,曾饲养12只失去母爱的幼象,使幼象在人们的关心下欢乐地正常生长发育。象的孤儿院的成立,是挽救象减少的有力措施之一,受到人们的颂扬和赞助。
无独有偶,斯里兰卡的一衣带水的邻邦泰国,引人入胜地开设了一所象的“学校”。
泰国素有“大象之邦”的称号,是亚洲产象最多的国家。象是泰国文学艺术上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它又是人们的好助手,会替主人细心地看管小孩,会做各种技巧表演,搬桌椅,吹口琴。经过军事训练,还可以成为英勇无畏的“巨大战士”——“象军”。据说,在17世纪时,泰国军队中有两万只训练有素的战象,冲锋陷阵,大破敌阵,立下了“汗马功劳”。象又可充当交通和搬运的活工具,泰国的森林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1/2以上。自古以来,泰国人民就训练象来搬木材,被人们誉称为“活的起重机”。
1968年,世界上第一所驯象专业中心在泰国北部嗷县的邦拉村建立。人们称它是象的“学校”。象校的“学生”来源,有的是从森林诱捕来的野生小象,有的是象校里“大学生”自生的,也有的是外单位出生的小象送来受训练的。
小象在学校里,由驯象人和它一起参加训练,驯象人既是“老师”,又是“保姆”。这些小象一个月就能学会26个基本的训令,如鼻子高高举起、大脚轻轻跪下、拖运木头、堆放木材等等。每天上课4小时,第一节课是基本训练课,教育象运用自己的长鼻子堆放小木料,如果是笨重的大木头,又教育它们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共同完成任务。
小象生活很有规律,按时作息,天一亮,就开美味的早餐,吃香蕉叶子和茎块。如果小象表现得好,除了受到表扬外,还给以物质鼓励,多吃些分外的甘蔗。对表现不好的小象,也加以处罚。赏罚分明的严格训练,把象驯得俯首贴耳,听从指挥。
小象在学校里经过7年的学习和训练,身体由小到大,渐渐地是个大象了,力气随着身体的长大而大起来,本领也高强了,于是,就可在象校获得“毕业”。然后,由泰国林业部一一把它们分配到全国大约30个林业站去实习和工作了。到目前为止,象校的毕业生已有2700多名分到各地去工作,很有成绩。没有进过象校的象,工作成绩不能同日而语。象的工作年限约50年,以后工作效率就差了,显得“笨鼻笨脚”、“呆头呆脑”,进入退休的年龄,回到学校附近的地区,有人照顾度过安静的“晚年”。
这所象的学校,不仅办得有特色,而且为泰国林业的开发做出了贡献。不仅如此,它在象的生儿育女、延续种族方面,也做出了成绩。因为象在毕业期间,也就到了性的成熟期,这时可以谈情说爱,自由“结婚”。一旦母象怀孕,还可受到特殊的照顾。小象出生后,和母象同住3年。然后母象产假期满,就分配工作了,小象则留在象校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