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中国历代古文诗词曲赋精选
中国历代古文诗词曲赋精选
一万余条中国古文诗词曲赋精选,包含作者信息、原文、评析、注释、译文、赏析、辑评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题李凝幽居 [诗]

作者贾岛 [唐](779年-843年)
贾岛,字浪仙,又名瘦岛,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长安(今陕西西安)的时候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并成为“苦吟诗人”。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今四川蓬溪县)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正文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译文
  幽居之处少有邻居,一条草径伸进荒园。

  夜晚池塘边上,小鸟栖树;月光之下,老僧敲门。

  归途中走过小桥,田野色彩斑斓。白云飘飞,山石如在移动。

  暂时离开此地,不久就将归来,相约共同归隐,到期绝不失约。

赏析
  这诗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联著称。全诗只是抒写了作者走访友人李凝未遇这样一件寻常小事。

  首联“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诗人用很经济的手法,描写了这一幽居的周围环境: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芜不治的小园;近旁,亦无人家居住。淡淡两笔,十分概括地写了一个“幽”字,暗示出李凝的隐士身份。

  颔联“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历来传诵的名句。“推敲”两字还有这样的故事:一天,贾岛骑在驴上,忽然得句...(上海辞书出版社 - 唐诗鉴赏辞典(新一版) - 施绍文)

评析
  《题李凝幽居》是唐代诗人贾阆仙的作品。此诗虽只是写了作者走访友人未遇这样一件寻常小事,却因诗人出神入化的语言,而变得别具韵致。诗人以草径、荒园、宿鸟、池树、野色、云根等寻常景物,以及闲居、敲门、过桥、暂去等寻常行事,道出了人所未道之境界,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全诗语言质朴简练,而又韵味醇厚,充分体现了贾阆仙「清真僻苦」的诗风。其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历来脍炙人口。

注释
  李凝:诗人的友人,也是一个隐者,其生平事迹不详。
  少(shǎo):不多。
  邻并:邻居。
  荒园:指李凝荒僻的居处。
  池边:亦作「池中」。
  分野色:山野景色被桥分开。
  云根:古人认为「云触石而生」,故称石为云根。这里指石根云气。
  去:离开。
  幽期:时间非常漫长。负言:指食言,不履行诺言,失信的意思。

辑评
  《鉴诫录》:(贾阆仙)忽一日于驴上吟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初欲著「推」字,或欲著「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作「推」字手势,又作「敲」字手势……俄为宦者推驴,拥至尹前,阆仙方觉悟。顾问,欲责之,岛具对……韩(昌黎)立马良久,思之,谓岛曰:「作『敲』字佳矣。」遂与阆仙并辔语笑,同入府署,共论诗道,数日不厌。

  《瀛奎律髓》:此诗不待赘说。「敲」「推」二字待昌黎而后定,开万古诗人之迷。学者必如此用力,何止「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耶?

  《唐诗品汇》:刘云:「敲」意妙绝,「下」意更好。结义又老成。

  《批点唐音》:此篇典重,亦少优游,可入中唐,韩公眼力不差。于此见古人之心不遗片言,又见其沉思苦索,非徒诳俗而已也。

  《增订评注唐诗正声》:郭云:浪仙诗闲静自是本色,以有意无意求之,此较厚重耳。

  《诗薮》:如贾阆仙「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虽幽奇,气格故不如「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也。

  《唐诗镜》:三四苦时獃,绝少生韵,酷似老衲兴味。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敬曰:次联幽然事,偶然意。唐汝询云:「僧敲」句因退之而传,终不若第三联幽活。起联见李凝独往沉冥。中联咏幽情幽景,妙。结言己恋恋有同隐之志。

  《薑斋诗话》:「僧敲月下门」,只是妄想揣摩,如他人之说梦,纵令形容酷似,何似毫发关心?知然者,以其沉吟「推」「敲」二字,就他作想也。若即景会心,则或「推」或「敲」,必居其一,因景因情,自然灵妙,何劳拟议哉!

  《唐三体诗评》:五六亦百炼苦吟而得。直是深山写幽趣,乃觉应接不暇。岛栖,月上,起「去」字;五六徘徊不舍,起「来」字。将他人顺叙语倒转说。

  《围炉诗话》:「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写得幽居出。

  《唐律消夏录》:上半首从荒园一路到门,情景逼真。「暂去」两字照应「月下」句,亦妙。可惜五六獃写闲景,若将「幽期」二字先写出意思来,便是合作。

  《网师园唐诗笺》:刻画尽致(「鸟宿」四句下)。

  《历代诗发》:脍炙人口久矣,读之光彩如新。

  《瀛奎律髓汇评》:冯班:「池边树」,「边」,集作「中」,较胜;《诗人玉屑》引此亦作「中」。「池中树」,树影在池中也。后人不解,改作「边」字,通句少力。纪昀:冯氏以「池边」作「池中」,言树影在池中,若改作「边」字,通句少力。不知此十字正以自然,故入妙。不应下句如此自然,上句如此迂曲。「分」字、「动」字,着力炼出。

  《重订中晚唐诗主客图》:二句本佳,亦不在「推敲」一重公案。(「鸟宿」二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