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中国历代古文诗词曲赋精选
中国历代古文诗词曲赋精选
一万余条中国古文诗词曲赋精选,包含作者信息、原文、评析、注释、译文、赏析、辑评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忆江南二首 [词]

作者刘禹锡 [唐](772年-842年)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正文
  【其一】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独坐亦含颦。

  【其二】

  春去也,共惜艳阳年。犹有桃花流水上,无辞竹叶醉尊前。惟待见青天。

译文
  【其一】

  春光去时离情依依,像在感谢留恋她的洛阳人。柔弱的柳条随风飘扬,像举起衣袖告别离去的春;丛生的兰花被露水沾湿,像惜春的泪水湿透了罗巾;那伤春的美女独坐庭院,望着柳和花将愁眉皱紧。

  【其二】

  春光正在离去啊,都来珍惜这阳光灿烂的暮春天。那小溪的潺潺流水上,还漂浮着美丽的桃花花瓣;最好是默默无语地看呀想呀,沉醉在竹叶酒的酒杯前。为了抓住这最后的春景,只盼天天遇上万里无云的晴天。

赏析
  此词调名下有作者自注:“和乐天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时为唐文宗开成三年(838),白居易为太子少傅分司东都,刘禹锡为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二人均在洛阳,时相唱和。白词共三首,刘的和词共两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白词是说江南之春如何令人心驰神往,刘词是说洛阳之春如何缱绻多情;白词以“忆”字标目,直抒胸臆,刘词却托喻女子惜春,曲折达意;白词采取重章复沓的形式,以唱叹出之,刘词则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女...(上海辞书出版社 - 唐宋词鉴赏辞典(新一版) - 吴汝煜)

评析
  《忆江南二首》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组词作品。第一首词从春恋人着笔,通过拟人化手法,抒写了一位洛阳少女的惜春、伤春之情;第二首词写作者的惜春之情,包含了一种无可奈何的伤感情绪,既有伤春之意,又表现了作者珍惜流年的情怀。全词把人情物态糅为一体,构思新颖,手法多变,语言朴实无华,结构紧凑奇巧,充分体现了“清新流畅、含思婉转”的艺术特色。

注释
  忆江南: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原名“谢秋娘”,唐·段安节《乐府杂录》谓此调系唐·李德裕为亡妓谢秋娘所作。后因白居易词有“能不忆江南”句改名。又名“江南好”、“春去也”、“望江南”、“望江楼”、“梦江口”、“梦江南”、“望江梅”等。单调,二十七字;双调,五十四字:皆平韵。
  多谢:殷勤致意的意思。晋·陶潜《赠羊长史》诗:“路若经商山,为我少踌躇,多谢绮与角,精爽今何如?”
  洛城:洛阳(今属河南)。
  弱柳:柳条柔弱,故称弱柳。南朝陈·张正见《赋得垂柳映斜溪》:“千仞青溪险,三阳弱柳垂。”.
  袂(mèi):衣袖。
  丛兰:丛生的兰草。
  裛(yì)露:沾上露水。裛,通“浥”,沾湿。
  含颦(pín):谓皱眉。形容哀愁。颦,同“颦”,皱眉。
  艳阳年:即艳阳天,阳光灿烂的春天,这里指暮春。南朝宋·鲍照《学刘公幹体》诗:“胡风吹朔雪,千里度龙山。集君瑶台里,飞舞两楹前。兹辰自为美,当避艳阳年。”
  无辞:无语,默默地。
  竹叶:竹叶酒。
  尊前:在酒樽之前。指酒筵上。尊,同“樽”,酒杯。唐·马戴《赠友人边游回》诗:“尊前语尽北风起,秋色萧条胡雁来。”
  惟待:只等。
  青天:无云的天,指晴天。

辑评
  明代陆时雍《唐诗镜·卷三十六》:仿佛隋音。

  清代沈辰垣《御选历代诗馀·卷一百二十》引《古今词话》:刘宾客词也,一时传唱,乃名为《春去也》曲。

  清代沈雄《古今词话》:“春去也”云云,刘宾客词也。一时传唱,乃名为《春去也》曲。

  清代陈廷焯《别调集·卷一》:婉丽。

  清代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二》:唐贤为词,往往丽而不流,与其诗不甚相远也。刘梦得《忆江南》“春去也”云云,流丽之笔,下开北宋子野、少游一派。唯其出自唐音,故能流而不靡,所谓‘风流高格调’,其在斯乎。

  近代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作伤春词者,多从送春人着想。此独言春将去而恋人,柳飘离袂,兰浥啼痕,写春之多情,别饶风趣,春犹如此,人何以堪!

  现代龙榆生《词曲概论·上编》:这样解散五七言律绝的整齐形式,而又运用它的平仄安排,变化它的韵位,就为后来“倚声填词”家打开了无数法门,把文字上的音乐性和音乐曲调上的节奏紧密结合起来,促进了长短句歌词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