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无名氏 [周](?-?)
周朝佚名作者的统称。
正文 皎皎白驹,食我场苗。絷之维之,以永今朝。所谓伊人,于焉逍遥?
皎皎白驹,食我场藿。絷之维之,以永今夕。所谓伊人,于焉嘉客?
皎皎白驹,贲然来思。尔公尔侯,逸豫无期?慎尔优游,勉尔遁思。
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
译文 看那浑身洁白的小马驹哟,悠闲地啃食着园圃的嫩苗。我给它使上绊马索缰系牢,为的就是好好留他度今朝。亲爱的远道而来的朋友哟,你就安心地在这里乐逍遥!
看那浑身洁白的小马驹哟,悠闲地啃食着园圃的豆苗。我给它使上绊马索缰系牢,为的就是好好留他度今宵。亲爱的远道而来的朋友哟,你就安心地享我待客之道!
看那浑身洁白的小马驹哟,风驰电掣般一溜烟地远跑。你们这些公侯王孙爵位高,总这样耽于安乐无尽逍遥。还是不要这样悠闲自在好,千万不要淡泊把人世遁逃!
看那浑身洁白的小马驹哟,在深山静谷里撒欢乐逍遥。采来一把新鲜野草亲手喂,贤人的面庞如美玉般姣好。你别把自己的音讯太珍重,更不要从心里疏远把我抛!
赏析 《白驹》一诗,《毛诗序》以为是大夫刺宣王不能留用贤者于朝廷。从诗本身看不出有这一层意思。朱熹《诗集传》说:“为此诗者,以贤者之去而不可留。”出语较有回旋之余地。明清以后,有人认为殷人尚白,大夫乘白驹,为武王饯送箕子之诗;有人认为是王者欲留贤者不得,因而放归山林所赐之诗。然而汉魏时期,蔡邕《琴操》就说:“《白驹》者,失朋友之所作也。”曹植《释思赋》也有:“彼朋友之离别,犹求思乎白驹”之句。显然蔡、曹...(上海辞书出版社 - 先秦诗鉴赏辞典(新一版) - 贾海生)
评析 此诗选自《诗经·小雅·鸿雁之什》,为先秦时代的汉族诗歌。全诗四章,每章六句。是一首别友思贤诗,文笔优美,隐意深刻,而”白驹“作为一种意象也广泛存在于历代文人墨客的作品中。
注释 皎皎:毛色洁白貌。
场:菜园。
絷(zhí):用绳子绊住马足。
维:拴马的缰绳,此处意为维系,用作动词。
永:长。此处用如动词。
伊人:那人,指白驹的主人。
于焉:在此。
藿(huò):豆叶。
贲(bi)然:文饰,装饰得很好。
思:语助词。
尔:你,即「伊人」。
公、侯:古爵位名,此处皆作动词,为公为侯之意。
逸豫:安乐。
无期:没有终期。
慎:慎重。
优游:义同「逍遥」。
勉:「免」之假借字,打消之意。遁:避世。
空谷:深谷。空,「穹」之假借。
生刍(chú):青草。
其人:亦即「伊人」。
如玉:品德美好如玉。
金玉:此处皆用作意动词,珍惜之意。
遐心:疏远之心。
辑评 朱熹《诗集传》:赋也。为此诗者,以贤者之去而不可留也。故托以其所乘之驹,食我场苗而执维之。庶几以永今朝,使其人得以于此逍遥而不去,若后人留客而投其辖于井中也。
孙鑛:写依依不忍舍之意,温然可念,风致最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