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温庭筠 [唐](812年-866年)
温庭筠,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正文 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古坟。
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
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
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译文 我曾在史书上拜读过您留下的诗文,今天在飘流蓬转中又经过这座土坟。
假如您这词人在天有灵应当了解我,有经世之才而无主依托开始倾慕您。
墓前的石麒麟已经被萋萋荒草埋没,魏武帝的铜雀台一片荒凉对着暮云。
请别怪我临风凭吊而倍感悲伤惆怅,我也想要效仿先贤携带书剑去从军。
赏析 这是一首咏怀古迹之作,表面上是凭吊古人,实际上是自抒身世遭遇之感。陈琳是汉末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擅长章表书记。初为大将军何进主簿,曾向何进献计诛灭宦官,不被采纳;后避难冀州,袁绍让他典文章,曾为绍起草讨伐曹操的檄文;袁绍败灭后,归附曹操,操不计前嫌,予以重用,军国书檄,多出其手。陈琳墓在今江苏邳县,这首诗就是凭吊陈琳墓有感而作。
“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开头两句用充满仰慕、感慨的笔调领...(上海辞书出版社 - 唐诗鉴赏辞典(新一版) - 刘学锴)
评析 《过陈琳墓》是唐代诗人温飞卿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是唐诗中的名篇之一,是作者凭吊陈孔璋墓有感而作。此诗贯串着诗人自己和陈孔璋之间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际遇的对比,即霸才无主和霸才有主的对比,青史垂名和书剑飘零的对比。全诗文采斐然,寄托遥深,既凭吊陈孔璋,又自伤身世,堪称咏史佳作。
注释 陈琳:汉末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字孔璋,擅章表书记。初为大将军何进主簿,曾向何进献计诛灭宦官,不被采纳;後避难冀州,袁本初让他典文章,曾为绍起草讨魏武檄;本初败灭後,归魏武,魏武不计前嫌,予以重用,军国书檄,多出其手。
陈琳墓:在今江苏邳县。
青史:古代以竹简记事,故称史籍为「青史」。
飘蓬:一作「飘零」。诗人用以比自己迁徙不定。
古:一作「此」。
霸才:犹盖世超群之才。
始:一作「亦」。
石麟:石麒麟,陵墓前的石雕的麒麟。
春草:一作「秋草」。
铜雀:铜雀台。魏武帝所建,故址在邺城(今河北临漳)西。
「欲将书剑学从军」句:意谓弃文从武,持剑从军。
辑评 《批点唐音》:此篇前四句浊俗,後语颇实,终不脱晚唐。
《唐诗隽》:感怀寄意中,尽伤心语。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弼列为前虚後实体。周珽曰:自古称才难:才非难,知之为难。知而宠遇唯艰,犹弗知也;遇而明良乖配,犹弗遇也。如陈琳名列「邺中七子」,比贾生之于汉文,终屈长沙差殊,而飞卿犹以「霸才无主」为琳叹息。若弥衡不免杀戮之惨,怀才至此,时运之厄,不令人千载感吊乎?
《东岩草堂评订唐诗鼓吹》:朱东岩曰:一言昔读公之文,二言今过公之墓,无端于二句十四字中,忽地插入「飘零」二字,顿将读史、过墓二句文字,一齐都收到自己身上来,妙,妙……通首只将「飘零」二字,写尽满腔怨愤,参差屈曲,绝妙之章。
《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三四「词客有灵」、「霸才无主」、「应识我」、「始怜君」,其辞参差屈曲,不计如何措口,妙,妙!
《五朝诗善鸣集》:凭吊古人诗,得恁般亲切,性情不远。
《唐三体诗评》:感愤抑扬,不觉其词之过。
《围炉诗话》:诗意之明显者,无可著论,唯意之隐僻者,词必纡回婉曲,必须发明。温飞卿《过陈琳墓》诗,意有望于君相也。飞卿于邂逅无聊中,语言开罪于宣宗,又为令狐绹所嫉,遂被远贬。陈琳为袁绍作檄,辱及曹操之祖先,可谓酷毒矣,操能赦而用之,视宣宗何如哉?又不可将曹操比宣宗,故托之陈琳,以便于措词,亦未必真过其墓也。……「霸才无主始怜君」,「怜」字诗中多作「羡」字解,因今日无霸才之君、大度容人之过如孟德者,是以深羡于君。「石麟埋没藏春草」,赋实景也;「铜雀荒凉起暮云」,忆孟德也。此句是一诗之主意。「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言将受辟于幕府,永为朝廷所弃绝,无复可望也。怨而不怒,深得风人之意。
《唐诗绎》:此诗吊陈琳,都用自上伴说,盖己之才与遇,有与琳相似者,伤琳即以自伤也。
《唐诗贯珠》:五六承古坟,是中二联分承一二之法。结仍以三四之意归于己,欲学古人,故「倍惆怅」耳。自有一种回环情致。
《唐体肤诠》:自写飘零,已伏下意(首二句下)。以琳自况,回顾飘零(末二句下)。
《唐诗成法》:抑扬顿挫,沉痛悲凉,法亦甚合。「飘零」一篇之主,三四紧承二字。
《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题是吊古,诗却是感遇。看他起手,一提一落,何尝不为陈琳而设,而特于其中间下得「飘零」二字,此便是通篇血脉也。
《唐诗别裁》:补入自己凭吊(「词客有灵」句下)。魏武亦难保其荒台矣,对活(「铜雀荒凉」句下)。己与琳踪迹相似(末二句下)。
《网师园唐诗笺》:同调相惜,才不是泛然凭吊。
《唐诗笺要》:飞卿此篇,不愧与义山对垒。
《一瓢诗话》:《过陈琳墓》一起,汉唐之远,知心之迩,千古同怀,何曾少隔!三四神魂互接,尔我无间,乃胡马向风而立,越燕对日而嬉,惺惺相惜,无可告语。
《瀛奎律髓汇评》:冯班:第四句自叹也。纪昀:「词客」指陈,「霸才」自谓,此一联有异代同心之感,实则彼此互文。「应」字极兀傲,「始」字极沉痛,通首以此二语为骨,纯是自感,非吊陈琳也。
《精选五七言律耐吟集》:飘然而来,声泪俱下,自写骚扰。
《唐七律隽》:飞卿负才不遇,一尉终身,此诗借他人杯酒,浇自己块垒,读之堕千古才人之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