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中国历代古文诗词曲赋精选
中国历代古文诗词曲赋精选
一万余条中国古文诗词曲赋精选,包含作者信息、原文、评析、注释、译文、赏析、辑评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水龙吟 · 登建康赏心亭 [词]

作者辛弃疾 [宋](1140年-1207年)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济南府歴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歴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宋高宗绍兴十年(1140年),生于金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歴城县,时中原已陷于金。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海陵王南侵,稼轩趁机聚众二千,投忠义军隶耿京部。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奉京命奏事建康,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稼轩还至海州,约忠义军五十骑,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献俘行在,改差签判江阴军,时年二十一岁。宋孝宗干道四年(1168年)通判建康府。干道时,累知滁州,宽征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历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使,淳熙中,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创建“飞虎军”,雄镇一方。后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为言者论罢。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年),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未几又为谏官诬劾落职,居铅山。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年),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嘉泰四年(1204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开禧三年(1207年)召赴行在奏事,进枢密都承旨,未受命而病卒,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忠敏”。稼轩擅长短句,以豪放为主,有“词中之龙”之称,与东坡并称“苏辛”,又与易安并称“济南二安”。平生力主抗金,“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尝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然命运多舛,屡与当政之主和派政见不合,备受排挤,壮志难酬。故满腔激情多寓于词。词风多样,题材广阔,悲郁沉雄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更善化前人典故入词。现存词六百馀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传世。诗集《稼轩集》已佚。清嘉庆间辛敬甫辑有《稼轩集钞存》,近人邓恭三增辑为《辛稼轩诗文钞存》。生平见《宋史·卷四百〇一·辛弃疾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及邓恭三《辛稼轩年谱》。

正文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译文
  楚天千里辽阔一派凄清秋色,长江水随天流去秋色无边际。极目眺望北国崇山峻岭的风景,他们仿佛都在传送忧怨仇恨,就好似碧玉发簪和螺形发髻。夕阳西下之时落日斜挂楼头,孤雁悲啼声里游子悲愤压抑,吴钩把玩不已拍遍九曲栏杆,没人能理会我登楼远眺之心。

  别提家乡的鲈鱼肉精细味美,尽管秋风吹不会像季鹰不归?更不想许汜只顾谋私利。那将羞于见雄才大气的刘备。借时光如水忧愁国势如风雨,树犹如此倩人谁能去换来啊?就让那红巾翠袖多情歌女,为我擦去英雄失志时的热泪。

赏析
  这首词作于乾道四年至六年(1168—1170)间建康通判任上。这时作者南归已八九年了,却投闲置散,不得一遂报国之愿。值此登临周览之际,一抒郁结心头的悲愤之情。

  建康(今江苏南京)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都城。赏心亭是南宋建康城上的亭子。据《景定建康志》记载:“赏心亭在(城西)下水门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赏之胜。”

  这首词,上片大段写景:由水写到山,由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很有层次。开头...(上海辞书出版社 - 唐宋词鉴赏辞典(新一版) - 夏承焘,吴无闻)

评析
  赏心亭是南宋建康城上的一座亭子。本词作于淳熙元年的秋季,作者南归十二年后,沉滞下僚,满腹牢骚,无处宣泄,遂于再登赏心亭之际,眺望楚地大好河山,慷慨悲歌。

  全词就登临所见挥发,由写景进而抒情,情和景融合无间,将内心的感情写得既含蓄而又淋漓尽致。虽然出语沉痛悲愤,但整首词的基调还是激昂慷慨的,表现出辛词豪放的风格特色。

注释
  登建康赏心亭:《花菴词选》作「赏心亭」。
  建康:六朝时期的京城,今江苏南京市。南宋为府名,建炎三年(西元一一二九年)改江宁府置,治所在今南京市。
  赏心亭:《景定建康志·卷二十二》:「赏心亭在下水门之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览之胜。丁晋公谓建。景定元年,亭燬。马公光祖重建。」
  遥岑(cén)远目:唐·韩愈《城南联句》:「遥岑出寸碧,远目增双明。」远目,四卷本甲集作「远日」。
  玉簪(zān)螺髻(jì):玉做的簪子,像海螺形状的发髻,这里比喻高矮和形状各不相同的山岭。唐·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唐·皮日休《缥缈峰》诗:「似将青螺髻,撒在明月中。」
  落日楼头:唐·杜甫《越王楼歌》:「楼头落日半轮明。」宋·柳永《玉蝴蝶》词:「断鸿声里,立尽残阳。」
  断鸿:失群的孤雁。
  吴钩: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这里应该是以吴钩自喻,空有一身才华,但是得不到重用。东汉·赵晔《吴越春秋·卷四·阖闾内传·阖闾元年》:「阖闾既宝莫耶,复命于国中作金钩。令曰:『能为善钩者,赏之百金。』吴作钩者甚众。而有人贪王之重赏也,杀其二子,以血舋金,遂成二钩,献于阖闾,诣宫门而求赏。王曰:『为钩者众而子独求赏,何以异于众夫子之钩乎?』作钩者曰:『吾之作钩也,贪而杀二子,舋成二钩。』王乃举众钩以示之:『何者是也?』王钩甚多,形体相类,不知其所在。于是钩师向钩而呼二子之名:『吴鸿,扈稽,我在于此,王不知汝之神也。』声绝于口,两钩俱飞著父之胸。吴王大惊,曰:『嗟乎!寡人诚负于子。』乃赏百金。遂服而不离身。」宋·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九·器用》:「唐人诗多有言吴钩者。吴钩,刀名也,刃弯。今南蛮用之,谓之『葛党刀』。」唐·杜甫《后出塞》诗:「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唐·李贺《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栏杆拍遍:北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四·忠孝》:「刘孟节先生概,青州寿光人。少师种放。笃古好学,酷嗜山水,而天姿绝俗,与世相龃龉,故久不仕。晚得一名,亦不去为吏。庆历中,朝廷以海上岠嵎山地震逾年不止,遣使访遗逸。安抚使以先生名闻,诏命之官,先生亦不受就。青之南有冶原,昔欧冶子铸剑之地,山奇水清,旁无人烟,丛筠古木,气象幽绝。富韩公之镇青也,知先生久欲居其间,为筑室泉上,为诗并序以饯之曰:『先生已归隐,山东人物空。』且言先生有志于名,不幸无位,不克施于时,著书以见志。谓先生虽隐,其道与日月雷霆相震耀。其后,范文正公、文潞公皆优礼之,欲荐之朝廷,先生恳祈,亦不敢强,以成其高。先生少时,多寓居龙兴僧舍之西轩,往往凭栏静立,怀想世事,吁唏独语,或以手拍栏干。尝有诗曰:『读书误我四十年,几回醉把栏干拍。』司马温公《诗话》所载者是也。」
  「无人会、登临意。」句:北宋僧文瑩《湘山野录·卷上》:「金陵赏心亭,丁晋公出镇日重建也。秦淮绝致,清在轩槛。取家箧所宝《袁安卧雪图》张于亭之屏,乃唐周昉绝笔。凡经十四守,虽极爱而不敢辄觊(jì)。偶一帅遂窃去,以市画芦雁掩之。后君玉王公琪复守是郡,登亭,留诗曰:『千里秦淮在玉壶,江山清丽壮吴都。昔人已化辽天鹤,旧画难寻《卧雪图》。冉冉流年去京国,萧萧华发老江湖。残蝉不会登临意,又噪西风入座隅。』此诗与江山相表里,为贸画者之萧斧也。」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句:用西晋张翰典。《晋书·卷九十二·〈文苑·张翰传〉》:「张翰,字季鹰,吴郡吴人也。……翰有清才,善属文,而纵任不拘,时人号为『江东步兵。』……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世说新语·识鉴》:「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俄而齐王败,时人皆谓见机。」后来的文人将思念家乡称为莼鲈之思。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句:《三国志·卷七·〈魏书·陈登传〉》:「陈登者,字元龙,在广陵有威名。又掎角吕布有功,加伏波将军,年三十九卒。后许汜与刘备并在荆州牧刘表坐,表与备共论天下人,汜曰:『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备谓表曰:『许君论是非?』表曰:『欲言非,此君为善士,不宜虚言;欲言是,元龙名重天下。』备问汜:『君言豪,宁有事邪?』汜曰:『昔遭乱,过下邳,见元龙。元龙无客主之意,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备曰:『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如小人:欲卧百尺楼上,卧君于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表大笑。备因言曰:『若元龙文武胆志,当求之于古耳,造次难得比也。』」求田问舍,置地买房;刘郎,刘备;才气,胸怀、气魄。
  流年:流逝的时光。
  忧愁风雨:宋·苏轼《满庭芳》词:「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风雨,比喻飘摇的国势。
  树犹如此:出自北周诗人庾信《枯树赋》:「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又典出《世说新语·言语》:「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此处以「树」代「木」,抒发自己不能抗击敌人、收复失地,虚度时光的感慨。
  倩(qìng):请托。
  红巾翠袖:女子装饰,代指女子。红巾,四卷本作「盈盈」。
  揾(wèn):擦拭。

辑评
  黄梨庄:辛稼轩当弱宋末造,负管、乐之才,不能尽展其用,一腔忠愤,无处发泄;观其与陈同父抵掌谈论,是何等人物?故其悲歌慷慨、抑郁无聊之气,一寄之于其词。

  谭復堂《谭评词辩》:裂竹之声,何尝不潜气内转。

  陈亦峰《白雨斋词话》:落落数语,不数王粲《登楼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