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中国历代古文诗词曲赋精选
中国历代古文诗词曲赋精选
一万余条中国古文诗词曲赋精选,包含作者信息、原文、评析、注释、译文、赏析、辑评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杂感 [诗]

作者黄景仁 [清](1749年-1783年)
黄景仁,清代诗人。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正文
  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

  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译文
  自己成仙成佛的道路渺茫,都无法成功,只能在深夜独自作诗,抒发心中的不平。

  飘泊不定的落魄生活,把诗人诗歌中慷概激昂之气消磨而尽。万念俱寂、对女子已经没有轻狂之念的人,却得到负心汉的名声。

  十个人中有九个人是可以用白眼相向的,最没有用处的就是书生。

  不要忧愁自己写的愁苦之诗会成为吉凶的预言,春天的鸟儿和秋天的虫儿都会发出自己的声音。

赏析
  近四十年来,文学史家们论及清代诗人黄仲则,都认为他的诗内容窄狭,只是透露了一点“士大夫的苦闷”,写写个人的穷愁而已。因此,黄仲则的诗长期来一直受到冷落。这样的评价是否公正呢?

  诚如史书记载,黄仲则的一生确是极其凄苦的,四岁丧父,在成年前,祖父、祖母、兄长相继去世,家徒四壁。然而这位穷苦孩子却是个天才,九岁时就能做出“江头一夜雨,楼上五更寒”的诗句。十六岁,在三千人中取得童子诗第一名。可是就以他这样...(上海辞书出版社 - 元明清诗鉴赏辞典(新一版) - 高,原)

评析
  《杂感》是清朝词人黄景仁的作品。黄景仁短短的三十四年生命,充满悲哀和困顿,却又个性倔强,常常发出不平的感慨。全诗主要是为了个人的穷愁愤懑而发,俊逸但不深厚。

注释
  风蓬:蓬草随风飘转,比喻人被命运拨弄,踪迹不定。
  泥絮:被泥水沾湿的柳絮,比喻不会再轻狂。
  薄幸:对女子负心。
  书生:作者自谓。
  谶(chèn):将来会应验的话。
  “春鸟秋虫自作声”句:韩愈《送孟东野序》:“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其必由不得其平者乎?”黄诗本此,与次句相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