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科幻世界杂志 1991 - 2000 十年全部文章
《科幻世界》杂志 1991 - 2000 十年全部文章
《科幻世界》杂志 1991 - 2000 十年全部文章,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美国科幻元老谈科幻(二)
栏目环球邮箱
作者王荣生
期数1997年第4期

  88岁高龄的杰克·威廉姆出生于美国亚利桑那州,后随家迁移到新墨西哥州,在辽阔的大草原度过了自己的童年。他20岁便开始写科幻小说,至今已在科幻园地辛勤耕耘了60多个年头,硕果累累,尤以其“太空军团”系列、“看球”系列、“外星人”系列,以及与费德里克·波尔合作的三部曲《星球孩子》等科幻小说蜚声文坛。威廉姆不顾年事已高又重返校园,在近花甲之年获科罗拉多大学英语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写的竟是一代科幻宗师H·G·威尔斯,由此可见他对科幻真是情有独钟。以后20多年来,威廉姆一直在新墨西哥大学等高校任教。1975年获“星云奖”,1985年他的自传《异想天开的孩子:我的科幻生涯》获“雨果纪实文学奖”。1991年,83岁的威廉姆到成都参加了世界科幻年会,并拜访了《科幻世界》杂志社。回国后他在美国报刊上撰文介绍中国科幻。威廉姆在下面的这篇文章里记叙了他的科幻创作历程。他到耄耋之年犹锲而不舍的精神,感人至深。

  我是在山野长大的,小时候没有见过电视、电话、汽车之类的东西。我3岁时来到新墨西哥州,当时那儿差不多还停留在新石器时代。我第一次看见汽车,第一次亲手安装一台收音机时的情景,至今记忆犹新。及后一有机会,我就跑到机场去,摆弄飞机螺旋桨推进器,目睹昔日科幻作家笔下描绘的奇迹一一成真,惊喜之情,可想而知。

  如今人们对古典科幻的好奇感消失了,因为那些奇迹已经实现。而且太多的奇迹都带有预想不到的阴暗面,譬如原子弹、污染、人口爆炸等。科幻作家们所期待的黄金时代到来了,然而前景却并非那么辉煌灿烂。不过,我们生活的世界仍然是有滋有味的。我读科学,读小说,对尚未解开的宇宙之谜感兴趣,如像暗物质的性质呀,创世大爆炸的方式究竟是不是科学家们所认为的那样呀,等等。就我所知,是我创造了基因工程(geneticengineering)和地球形成论(terraforming)术语,词典已将它们收进去了。

  我最近脱稿的书叫《黑太阳》,是探索宇宙暗物质奥秘的。故事中,我的飞船在一颗死恒星的冰冻行星上登陆,再也无法起飞。要在那儿生存下去,成了一个大问题。其次,飞船人员发现了生命遗迹,好像是两栖人,还有一座类似庙宇的残垣断壁。我将小说的部分情节作为短篇小说卖给了《奇观》、《科幻》和《科幻世纪》杂志。

  目前我正在写一部名叫《群星汇聚》的小说。去年大选中,我投了自由党的票,因为我对执政的两党反感。小说写的是肯塔基州一个县宣布独立,并且捍卫其独立。故事开头,叙述者的当记者的长兄被一颗邮寄炸弹炸死,叙述者本人对此展开调查。它比我的大部分作品都更具现实意味,有趣倒是有趣,但我还没有卖呢。

  早在三十年代,我就接受了心理分析,这有助于我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我的小说《比你想象的更黑暗》就是依据心理分析来构思的,小说主人公发现自己原来是一只“人狼”。多年后,我恍然大悟:当时我写的正是自己,正是我的分析过程,书中有一位邪恶的分析家。

  我写一部小说时,压根儿没有同时产生写另一部小说的灵感。可是,这部写完时,创作另一部的灵感就自然而然地涌来了。我手边有东西写时,心里就充实,一旦搁笔,就有一种失落感。我告诉医生,我想活着写完这部小说——我之所以还活着,正是因为小说还没有完成呢。

  写书很苦,但我乐在其中,文思从笔端源源不断地流淌。从某种角度说,我生活在自己的想象世界里,始终如此。每当我的文字跃然纸上,我再加以润色时,就体验到了巨大的创造的欢乐。

  我有一种怀旧情结,过去科幻界很小,可以彼此传阅、评论科幻小说。现在,科幻界变成了广阔天地,有许多新作家我既不认识,也没有读过他们的作品。不过,小圈子里仍有老朋友,他们身上昔日的情感依旧。当然,我在努力赶上科幻发展的大趋势。每隔一年我都要教授科幻课程,我喜欢这门课,也喜欢我的学生。只要我的脚能迈上讲台,明年我还要教科幻。

  我已是风烛残年,恐怕今后无法参加科幻盛会了。但我很幸福,因为在科幻世界里度过了一生,现在依然活在世上。我的生活本身真有点科幻色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