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科幻世界杂志 1991 - 2000 十年全部文章
《科幻世界》杂志 1991 - 2000 十年全部文章
《科幻世界》杂志 1991 - 2000 十年全部文章,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追梦人
栏目小行星轨迹
作者赵海虹
期数1997年第4期

  二十周岁的生日一天天向我走近,我有些激动,又有点儿紧张。我知道那一天我将要登上生命中一个重要的台阶,将告别少年时代,真正迈入青年。

  有一个愿望多年来深植在我的心间,幼时播下的种子,随着时光的流逝发芽、抽枝,长出了片片绿叶;我又仿佛一直在登山,山道崎岖,顶峰烟笼雾罩,而我从未退却。即使有过艰难困苦,但这样不断攀登的人生于我而言就是最大的幸福。那粒种子就是创作的愿望,那座山峰就是创作的理想,而书籍,带给我知识,带给我力量,带给我无穷乐趣的书籍就是养料,就是山雾中时隐时现的美丽风景。我的每次创作尝试,就是那嫩芽,那细枝,那山路上坚实的脚印。

  小学时代我就喜欢阅读,喜欢写写画画,时常在书桌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一进中学,父母就开始为我担心了。在他们眼中,我是个离经叛道的孩子,“不务正业”,不在乎学习成绩的好坏,痴迷于课外书籍,一味地看呀、写呀、画呀。他们怕我的爱好会影响学业,总是不断地提醒我要抓住学习成绩。我确实爱好广泛,喜交朋友,还出于时漫画《篮球飞人》的挚爱,喜欢打篮球。六年中,我如饥似渴地从古今中外各类书籍中汲取养料,也就是在那时认识了《科幻世界》这位好朋友。同时,我尝试了多种创作形式,有诗歌、散文、小说、漫画。最早的作品是初一时的一篇关于太空旅行的科学幻想小说,同寝室的同学和我在小说中是一艘宇宙飞船上并肩战斗的好朋友,我们与宇宙中的各种力量搏斗,克服重重险阻,最后到达了新的星系。现在想来,那是一篇非常幼稚的习作,我甚至还把爱打小报告的同学也写进小说里,让他吃尽苦头。可每写完一章,同学们就抢着传阅,笑声不断,那情景是一份多么难忘的回忆呀!

  当然,我也爱学习,因为学习能使我不断充实自己。而阅读与创作,尤其是科幻作品,加深了我对知识的渴望。事实上,那还是一种巨大的推动力。高三时期,我的学习动力就是:为了将来能有更多的学习机会来提高自己的创作能力,为了有更好的环境来平心静气地创作,我一定要考上大学!最终,我并未让父母失望,高考成绩上了重点线,顺利进入了杭州大学外语学院。

  告别中学时,好友在我纪念册上的留言令我至为感动,她诚挚的话语让我知道了我在他人眼中的形象:

  “每个人都有个性、特点,但因为是在真实生活中,总没有那么明显、极端。可是你就不同,你好像是艺术加工过的,在现实生活中,个性这么鲜明,或者说像武打书里用的词——‘至情至性’的样子……”

  “每次看你投入地做你自己想做的事,心里就会默默祝福你永远都会有这样的梦想和实干精神(虽然嘴上会和你抬杠,泼泼冷水),写自己想写的,画自己想画的,好像这六年里在杭外(杭州外国语学校)所做的一样……”

  如今已是大学二年级的我成了父母心目中的“好孩子”,因为我是一等奖学金获得者,校级三好生。由于爱好广泛,我参加了许多校内社会工作,还在校英语文艺会演上编排表演了英文原版片《飘》的片段。有人以为我变了,不再是以前的我了。可我要说,我没有变,我只是在理想和现实间漫步,我的创作之路已有了明确的方向,那是我不灭的理想。

  我一直坚持业余创作,一直等待着机遇来叩我的门。高考结束后,我把自己高一时刊登在校刊《西溪水》上的作品《升成》用笔名“赵钗”寄给科幻世界杂志社,向我向往已久的看似高不可攀的圣坛恭敬地呈上了这篇小说。96年2月,《升成》发表,并于同年9月喜获当年度校园科幻大奖赛一等奖。从此,《科幻世界》成为我创作之路上的希望之灯,为我拨开迷雾,指点迷津,使我的创作热情高涨。在96年,我还完成了以自己创作的四幅连续漫画《母亲》为蓝本并扩充的科幻小说《凯风》(已发表在《科幻世界》97年3月号上)。我希望,将来我能用许多既独立成章又相互关联的系列故事,从各个角度描绘我脑海中的那个宇宙,我时而在美轮美奂的幻想之城前驻步屏息,唯恐自己还不够流畅的文笔,时显艰涩的语言,会使这梦想在我的稿纸上变形甚至寂灭。虽然我不敢奢望,但我已下定决心,一定要尽自己的最大力量,完成每一篇作品。

  今天的我充满了创作的幸福感,《科幻世界》的支持又使我信心倍增。我何愁没有知音,我有《科幻世界》亦师亦友的编辑们,我有《科幻世界》广大的读者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