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来燕榭书跋
栏目书林一枝
作者黄裳
期数2002年01期

史祸纪事本末

  乙未上元前一日,吴下估人持此册来。此有关庄史之狱文献,于卷中可窥清初文网之密,书坊情景亦曲曲可观,良史料也。来燕榭坐雨记此。
  魏公为范骧子。骧亦庄史参阅者之一,与陆丽京查继佐同因书未寓目、事前检举得脱。然范名不彰,不及查陆远甚。丽京后逃禅远游,不知所终;继佐罪恇录稿本亦得覆印行世,只骧事几无知者。非此稿本仅存,其事迹殆将淹没而无人知之矣。卷中有宗楷笔,则陆氏子也,似狱解两家亦凶终隙末矣。震霆之下尚何友朋之可言,读毕为之三叹。得书后四年,寒窗记。
  谢国桢晚明史籍考作“范氏记私史事一卷”。所据为吴兴刘氏嘉业堂藏抄本,北京图书馆藏抄本,南林丛刊本。谢氏案语云,“骧字文白,号默庵,性孝友,工书,环堵萧然,日以经学自娱。因史案被逮,释后志气如常。卒年六十八。门人私谥清献先生。是书为文白之子韩记史案情事,述其原委颇详。谢书又著录秋思草堂遗集,老父云游始末一卷,钱唐女史陆莘行缵任民撰。傅以礼有跋。丽京脱罪后往粤,从金道隐为僧,法名德龙,字谁庵。又从函是游,改名今竟,字与安。云游东南,每至易姓名,不知所终。被难时莘行方七岁,后适祝鲲涛子棐,字龙自,年九十余乃终。鲒埼亭集卷二十六有陆丽京事略,记其事颇详。今日午后雨风大作,灯下检书更记。黄裳写于来燕榭中。
  “陆圻字丽京,鲲庭之兄也。为文长于俪体。乱时避至东浙,馆于吾家。言当此兵戈载道,无不闭门听难,而宾客满座,盗贼不犯者,惟朱湛侯与黄氏两家耳。庚寅同宿吴子虎家,夜半推余醒,问旧事,击节起舞。余有怀旧诗,‘桑间隐迹怀孙爽,药笼偷生忆陆圻。浙西人物真难得,屈指犹云某在斯’。史祸之后,丽京以此诗奉还,云自贬三等,不宜当此,请改月旦。其后不知所终。人有见之黄鹤楼者,云已黄冠为道士矣。”此黄宗羲《思旧录》一则,记事可珍。史祸之后,丽京盖深有所悔,展转刀斧之下,未能抗言,只有泥首偷活,此殆后来弃家出亡之因也。甲子闰月初十日,黄裳漫录。
  史祸纪事本末,七十有二范韩魏公谨述。手稿本。八行,二十字。朱笔改书名为“私史纪事”。通体朱墨笔校改。后有自跋,“壬午冬十二月,太史毛大可先生顾余荒斋。细讯南浔史事,余一一详言之。先生年高,不能记忆,后为友人作叙,见其前后遗忘,年月失次,殊为可惜。今年春王正月,吴庆伯先生命令子过索史难始末,余恐当代名人,不知其中缕,徒为好事者粉饰其词,敬直书之,以质诸高明长者。恳鉴而分明辨别之,幸甚幸甚。七十有二老人范韩拜启。”后钤“范韩之印”(白方)、“魏公”(朱方)二印。卷中有墨笔批,属“宗楷笔”,皆陆氏子为陆丽京、梯霞辨诬之词。收藏有范韩二印又“寄情处”(白文方印)。

史阙

  此史阕六帙,余见之传薪案头。写手极旧,而复为割裂重黏者。首序二叶,写法甚类启祯间刊书格式,钤三印,俱佳而古,定为当日待刊稿本。书出桐庐山中,在一地摊上,估人挟之示余,遂居奇货。余亦不吝重值易之。此殆新春来第一快事也。同得尚有康熙间写刻西湖梦寻五卷,亦极罕见。此书有道光间刊本,分十五卷,不知与此异同若何,当求其书并观。辛卯春二月初八日,得书归来,灯下漫书。黄裳。
  辛卯六月半,更得宗子琅嬛文集手稿一册,八千卷楼故物也。取对此本,手迹如一,皆宗子手稿也。黑格纸半叶八行,亦同。明人著书,每作长编,以稿纸倩人抄之,后加整比,汇为一书,如祁彪佳撰守城全书是也。宗子此书则手自移写,剪成条块,汇为完书,粘贴成册。三百年后,乃多脱黏,余倩故友曹有福君装治,数月始毕。平整如新,绝无剪贴痕迹,真装池妙手。余曾为文张之。后又得道光本,少加比对,无大异处,刻本所据则细字狭行抄本也,分卷十五,非其旧矣。宗子史阙序,收入琅嬛文集卷一,取对此稿,亦不相同。第一句“春秋夏五,阙文也”。春秋下有书字。“由唐言之,六月四日,语多隐微,月食而匿也”句,稿本作“月食而不匿”。此下“太史令史官直书玄武门事,则月食而不匿也”句无之。此其大较也。
  史阙六帙,古剑陶庵张岱。手稿本,竹纸黑格,半叶八行,行二十字。起三皇五帝纪,讫元史。前有自叙,五行,十四字,楷书,属“古剑陶庵老人张岱撰”。钤二印,“张岱之印”(白方),“天孙”(白方)。引首朱文长方一印,“琅□□”。

演山先生文集

  此金星轺家精抄本演山集六十卷,余获之抱经堂朱氏,所耗甚巨而不惜也。书极罕见,世无刊本,只此钞帙流传,诸家目录甚少著录。此册末有衔名四行,当是源出宋本之证。书中完字缺笔,又南渡后刊板之证也。初余闻九峰王氏有此书,后为朱氏可获,屡过市问之,皆靳而不出。孙助廉获其家书不少,余倩渠议价,亦不谐。其居奇之故,盖以余与演山先生名字偶同也。忆余初取此笔名与世人相见,事在十五年前。偶翻一册书,偶遇之遂偶用之耳。今人皆知余此名矣,估人亦知之而为要索口实,余亦不吝重直而获之,是真好事者,不徒书痴书福加人一等耳。庚寅十一月十二日记。
  此文瑞楼黑格抄本演山集,余悬之梦寐久矣。今卒以归余,欣幸何如。此册写手极工,全书焕如新订,二百年前物保存若此,不易也。余以弘治本新安文献志,嘉靖本艺文类聚,辍耕录,崇祯本吴歈小草四书易得,而犹贴米石许,可谓昂矣。交易既成,辄书卷耑。一九五○年冬十二月廿一日,黄裳记。
  演山先生文集六十卷,黑格旧精抄本。十一行,二十一字。白口,左右双边。板心下有文瑞楼三字。首莆田王悦序,自序,目录。卷尾有龙图阁学士左中大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鄱阳县开国伯食邑七百户赐与紫金鱼袋程瑀撰宋端明殿学士正议大夫赠少傅黄公神道碑,紫元翁塑像记,左从事郎充建昌军学教授廖挺题集后,乾道丙戌黄跋。后有建昌军学判官谭寿卿、通判廖挺、张、黄等衔名四行。收藏有“醴陵文濬读有用书斋藏书印”(朱长)、“醴陵文雪吟珍藏印”(白方)、“雪吟过眼”(白长)、“九峰旧庐藏书记”(朱方)“绶珊收藏善本”(朱长)、“琅园秘笈”(朱方)、“浙东朱遂翔五十以后所见善本”(朱方)。

野客丛书

  去岁余于文海见苏州许氏售书目,即商洽购事,复与西谛辰伯圣陶予同游苏,便道往观,不意书已由来青阁杨寿祺居间售之金城银行某氏矣。其中佳本黄跋二种则中途为人取去,即放慵楼某氏也。后一年某以窘迫又出所藏请郭石麒代售,嘱持书来,黄跋二种茅亭客话、麈史,悬价高奇,余则属意于天一阁旧藏中兴间气、河岳英灵二书,索值甚昂,且必与此野客丛书合售乃可,遂以十五万金获之,殊不廉已。得书后即去金陵镇扬小游,更于南京夫子庙得汲古阁本揭文安公诗,亦有咏川张宗三印,与此本钤印正同,都为涉园旧物。书缘甚美,至今快慰。此本极初印,纸用黄色棉料,郭石麒云,只天一阁散出书中,多见此种。归沪后小休数日,家居不出,灯下理书漫记。三十八年九月廿九日,黄裳。
  昨夜读寒瘦山房鬻存书目,卷三著录此本,知书曾经邓氏收藏,然书中别无印记,书衣杂识亦复不存,因为补录,以存故迹。“此亦莫氏遗书也。野客丛书,世称佳本。市价颇昂,书亦稀见。购书为长洲名宿,又为裔孙所精刻,故可重视。吾本洞庭旧族,父母墓在尧峰,将使子孙长守松楸,爱护此邦文献,意不能已。凡兹莫氏遗籍,皆鬻书后所收,吾于此事不免出尔反尔之诮矣。己巳盛暑,正。”又莫友芝宋元旧本经眼录亦载此本,藏印悉同。注瞿氏藏,然卷中别无瞿氏印记,不知何也。连日积雨,今日中秋令节,天忽快晴,晴窗展卷记。一九四九年十月六日,黄裳。
  野客丛书三十卷,野老纪闻附,长洲王楙著。嘉靖刻,十行,二十字。白口,左右双边。板心下有刊工姓名。前有皇宋庆元改元三月戊申下稷长洲王楙书于不欺堂之西偏小序,又嘉泰二年再序,次目录。卷尾有宋王先生圹铭,嘉泰壬戌高邮陈造跋,嘉靖四十一年十世孙榖祥跋。每卷尾有双行云,“长洲吴曜书,黄周贤等刻”。有张雨岩跋云,“是书旧刻颇少,见于秘笈者大半删去。就其所存亦妄为改窜,不经勘对,不知此本之完善也。题野客丛书后。雨岩。”下钤小印。收藏有“渔书草堂”(白方)、“曾在张雨岩处”(朱长)、“松下藏书”(朱长)、“绿蓑青笠村居”(朱长)、“宗”(白方)、“咏川”(朱方)、“古盐张氏”(白文套边方印)、“香草山房藏本”(朱长)、“李印兆洛”(白方)、“申耆白事”(白方)、“独山莫祥芝善徵父读过”(朱长)、“莫棠字楚生印”(朱长)、“独山莫祥芝图书记”(朱方)、“莫棠楚生”(朱方)、“莫天麟印”(白方)、“九峰旧庐珍藏书画之记”(朱长)、“绶珊收藏善本”(朱长)、“琅园秘笈”(朱方)、“放慵楼”(朱长)。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