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查
查
随便看看
标题
感受《两地书写的快乐》
栏目
读书短札
作者
胡艺珊
期数
2001年09期
上个世纪最后的日子里,在《读书》上读到了刘再复先生和刘剑梅的《两地书写的快乐》。每次拿到《读书》,我的眼睛总是直奔那些感性的、发诸心灵并打动我心灵的文字。《两地书写的快乐》恰恰是这样的文字。在这些文字中,我感到的与其是父女“两地书写的快乐”,不如说是在他们父女之间所弥漫、所浸润的那种美好的文学氛围,以及由这种美好的文学氛围所陶冶出的十分难得因而也就弥足珍贵的“好性情,真性情”,“干净”的性情。
不是吗,在我们每天生活的这个世界上,我们已经越来越感觉到这样的“好性情、真性情”的难得——我们几乎每天都在喋喋不休地讲着鲁迅,但我们没有鲁迅的骨气;讲陶渊明,却难得陶渊明的淡泊;讲托尔斯泰,可缺少托尔斯泰内心的朴素和悲悯;谈萨特,却没有萨特对于荣誉和财富的那种高傲和高贵的君子风度。更为可悲的是,如刘再复先生所说,“知识也能化做权力腐蚀人”。“一旦拥有知识和相应的名号,便可能把自己视为‘高等人类’开始争夺名位”,表面上高谈阔论学术思想,背地里权欲利欲膨胀。我们已经远离了人本身的自然、朴素、天真与清气,更背离了文学本身的纯正、灵气和诗性。
我一直有这样的感觉,那就是,无论我们是在讲台上还是在书本上讲着文学的时候,重要的不是在谈关于文学的知识,而是让我们每一个文学的接受者,都能够感觉到文学对于人的性情和心灵的引领,让我们活得朴素、干净、理想和诗意,让我们获得美和善的力量,活得美好而温情。
感谢《两地书写的快乐》,使我在世纪末的日子里,在一个仕途经济的惶惶世界上,看到了文学的力量和温情。这样的力量和温情是存在于作者父女之间的。同时,它们也透过文字,直达读者的心灵,让人感受文学所给予人的阳光、雨露般的温煦和润泽,感受文学所给予人的温情和诗意。感谢这些美好而诗意的文字。
感受《两地书写的快乐》
从《浅草》到《草原》
心事难与君说
《锻炼》读后
自由——一个诱人的重负
站在经济分析的新起点上
不能搞这种“塔布”
汉语的自我次殖民地化
谈“天”
从杀害马洛到下令逮捕莎翁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