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查
查
随便看看
标题
蛇怎样越冬?
栏目
短长书
作者
敬文东
期数
2000年12期
现在已经有人把我们这些一九六八年前后出生、八十年代中后期上大学的一代人戏称为“386”。意思是年纪三十许,没几年好折腾的了。这很有道理。博尔赫斯在解释但丁《神曲》为什么要以“在我人生的中途/我发现自己正在黑暗的森林里”来开篇时说:这是因为《圣经》谨慎地为人们的寿命框定为七十岁。我想,这恐怕也就是386的涵义之一了。386是电脑中的过气英雄,早已让那些被命名为“长江后浪”的新品牌所取代。更年轻的一代在这样指称我们时,其中饱含着蔑视、骄傲和自得;我们自己在接受这一称谓时,更多的却是感慨和辛酸:在我们还没有来得及伸展我们的拳脚时,我们已经被认为是过时了。
一个动荡的社会,经常是时代出没的地方。在中国这样一个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国度,两三岁的年龄差距其实就可以把人划分为两代。李泽厚先生曾把中国近百年来的知识分子划分为六代(《中国现代思想史论》),其实忽略了时局之动荡给不同年龄的人的心理上带来的细微影响。概括、总结总是夸张的,它通常总是倾向于选择巨大的事物,而有意遗忘细节。这种细微的影响对于知识分子可谓是致命的,因为它早已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内化为他们身上的血肉,是洗不掉、脱不去的了。这些不期而至、由不得人们选择的细微影响不断地、动态地构成了这些人的另一种版本的童年。这是呈复数的童年,它大大修改了受到它蛊惑的人的内心结构,必将对他们其后的生活质地、人生运程、行走道路的方向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它注定会是他们随身的行囊,有如蜗牛不得不忍受劳累把家背在自己的背上一样。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近百年来中国最后的一个理想主义时代。作为过早被命名为386的一代人,我们有幸赶上了这个时代的尾巴,理想主义的成分以毋庸置疑的坚定姿态闯入了我们的血液。那时我们年轻、朝气蓬勃、冲动、易怒、造血和换血的功能极好,我们不假思索地就接纳了它。那时到处都是热火朝天、动人心弦的报告、传单、讲座和喷发的豪情,仿佛我们真的已经牢牢掌握了明天——不仅是自己的明天,而且更重要的是民族的、人类的明天。我们乐于这样:即使偶尔到来的怀疑也会很快被我们坚强的自信所制伏——那时我们知道怀疑主义的七寸和练门在什么地方。时代变化得太快了,若干的岁月快速的嫁风娶尘,转眼就是所谓的九十年代。在这个全新的、异质的时代里,理想主义迅速破产,迎来了极端的、私人性的现实主义、现世主义和世俗主义。这个时代庸俗然而强大,势利然而嚣张,它表彰纯粹的个人奋斗、自我实现,公开叫嚣私心的合理性,公开蔑视任何型号的乌托邦。这个时代容不得一丁点浪漫主义的成分。它有自己的、重新定义过的浪漫主义。这种浪漫主义存在于迪厅、发廊、咖啡屋、情人居、网上聊天以及“九百九十九朵玫瑰”……我们身上那些洗不去、脱不掉的理想主义基因,很快就被新的时代证明为是一种退化论、一种不可饶恕的返祖现象。集体主义式的理想和浪漫,在私人性的世俗主义面前被搞得里外不是人。倚马书成空卷轴,沿途沽酒赖旧经。386一代在新的时代面前患上了失语症,面对事境目瞪口呆却又哑口无言。他们虽然痛苦,但又并不想就此善罢甘休,因为他们在私心里仍然存活着自己还算年轻的可笑妄念。
毫无疑问,386一代中的大多数人在今天这个社会混得并不开心。处处都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这是一种自我分裂、自我撕扯,同时也是被两种不同的力量向相反的方向使劲拖曳的感觉。我身处其中,铭心刻骨地发现了386这个命名的极端准确性。——386一代是尴尬的一代,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无能的一代,更是被抛弃的一代,是跟不上时代脚步的一代。只因他们还活着,新的时代不忍心因而还将他们拖着向前而已。梭罗说过,如果一个人跟不上他的同类的步伐,那是因为他听从的是另一种节奏、另一种鼓点。但这话并不适合386。因为归根到底,386们必定算是新的时代、雨后春笋般冒出的“另类”和“新人”们的陪衬人。正如美人永远需要丑鬼、伟大的事业天然需要无名的炮灰一样,新的时代强行拖着386向前行走,只是因为时代还需要他们而已。
相比于他们的长辈即五十年代出生的人,386只赶上了理想主义的尾巴,因而他们的理想主义太过脆弱;相比于他们的晚辈即七十年代出生的人,他们只碰上了世俗主义的开头,因而他们的世俗主义也不坚定。要命的是,他们的身上几乎不幸是在同时从不同的时代遗传到了不同的基因,他们既没有在理想主义的路上一条道走到黑的决心(像他们的前辈那样),也不具备铁了心要吊死在平面的、看起来很肤浅的世俗主义树上的勇气(像他们的晚辈那样)。能一条道走到黑、能吊死在一棵树上的人,毫无疑问是一些有着坚定信念的人。他们的长辈把八十年代当做行囊,注定会将它随身带进坟墓,这种不可动摇的坚定性是最让386们佩服的;他们的晚辈也永远将把俗气的、及时行乐的九十年代当成自己的手电筒,用以探照其后所有的岁月。很不幸,这种坚定的气质恰好正是386一代人最为缺乏的素质:他们只不过是在坚定地左右摇晃罢了。
尴尬就这样产生了。在386一代人的血液里,从来就有着两种不同质地的红细胞,它们互相反对,给386一代人提供不同的营养,唆使他们迈向自己指引出的方向。一种声音说:考虑社会的未来,为乌托邦效力吧,那里且只有那里才有着足够的、支撑你活下去的意义;另一种声音同时喊道:别听他的教唆,不要活在明天、远方,只有当下、此刻的舒适才是真实的!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386一代人每每需要花费极大的精力,为两种不同的血液、两种不同的声音和召唤努力寻找内部的平衡,否则,他们就有被结果的危险。他们时而穿梭在理想主义的大沙滩上,时而穿梭在世俗主义的平原上,却每每都是吃着碗里,看着锅里,每每都是这山望着那山高——两者他们都不想放弃,但两者他们都不可能做得彻底。他们就这样被肢解了。在两种不同的声音里穿梭,使他们犹犹豫豫、支支吾吾、躲躲闪闪并且疲惫不堪,除了极少数定力、毅力足够强劲的人,绝大多数人都会被毁掉。
作为知识分子,386一代的长辈思考的是时代,如同本雅明说卢卡奇那样,他们思考的是国计民生的大问题,考虑的是民族的未来,世界的明天,并且有着一种矢志不渝的坚定性;社会和集体在他们那里是至关重要的词汇。386一代的晚辈思考的则是年代,犹如本雅明指斥卡夫卡一般,他们一门心思想念的是如何把自己的生活弄舒适,如何把自己打扮得更美丽,至于其他的“圣词”和“巨词”,就不是他们想要考虑的了。这在他们那里,也是坚定不移的信念。私人性则是他们个人哲学词典中的关键词根,由此可以开出他们的几乎所有人生线路。而386一代思考的却是时代与年代的混合体:他们忘不了国计民生,忘不了群体和社会,却又觉得这是干卿底事的问题,毕竟个人力量太渺小了,无法和整个时代抗衡,而且他们并没有坚定不移的理想主义的信念支撑;他们不愿意放弃个人生活的舒适,总觉得快乐毕竟是一件好事,但每当为此付出稍微多一点的努力时,却又立刻会感到“位卑未敢忘忧国”带来的惭愧。活着不仅仅是为了面包的理想主义念头又会油然萌生,因为他们的世俗主义信念并不完备。386一代是夹缝中人,是尴尬的一代,是理想主义的八十年代和世俗主义的九十年代的共同牺牲品。他们被八十年代宣布为叛徒,又被九十年代指斥为落伍者。
《淮南子》说:“仁鄙在时不在行,利害在命不在智”,扬雄也说:“遇不遇,命也。”386遇上了这种境况,也应该是命,跟“时”、“命”有关,和“行”、“智”无涉。萨特说,人是由不得你分辨就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抛掷进这个世界的。其实,这个命题天然隐含如下的意思:你根本无力选择你的命运,你从一开始就存在着你的大限。顺便说一句,萨特的这个命题也许正是他的自我选择学说的掘墓者,是他的人生理论设计方案报废的先兆。如今,绝大多数的386已经洞明了自己的尴尬景况,也默认了自己的现实处境。尽管他们有的人早已“事业”小有所成,周五正六,西装革履,但在内心里依然是一片苍凉,仍然会把自己当做夹缝中的灰老鼠。面对上辈坚定地、悲壮地身扛时代的身影,他们惭愧;面对晚辈的高歌猛进,随处轻易地就能找到乐子,他们自卑。笑脸掩盖不了悲怆,每当午夜梦回,他们总是害怕明天的再次来临。仿照海德格尔谈论存在的口气,我们不妨“幽”我们的人生一“默”再说:
对于理想主义,我们来得太迟对
于世俗主义,我们又来得太早
人生之诗,它刚刚开篇:
那就是结束。
我个人愿意把386改换成蛇,尽管我从小就讨厌蛇的形象。我的意思很简单,蛇是龙的原型,虽然它“蛇”行在潮湿的地面,但时运一到就有可能飞天入海。——我也残存着我们还算年轻的妄念。我衷心祝愿我们这些蛇群中,有人会在即将来临的二十一世纪变做飞龙,也能为辛酸的386们长出一口恶气;而我自己,面对明天则不抱任何乐观的念头,一门心思思考的仅仅是如何越冬:那个时代对于我这样早已过时甚至病入膏肓的386来说,无疑将会是变化得更快的、更嚣张的、更漫长的冬季。我只想趁着现在天近黄昏的光亮,尽量多地收拾几件棉袄。
蛇怎样越冬?
摧残士气,必驱成一邪媚世界
且换一种眼光打量
西画东渐二三事
戏说希腊神话之伪
不仅是异域风情
世俗的兴起 神圣的没落
毁灭花鸟的迷恋
文讯
拯救美国的经济学家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